当服务对象遭遇到一些不可控事件之后,他们对于之后可控事件的调节会受到削弱。当自己的行为不能达到目标,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他们会自暴自弃,接受既定现实。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服务对象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无论是戒毒、生活,还是求职之路,他们在这其中都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们会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是这样,永远不会有改变。
服务对象游某原本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毕业于某体校的他曾是一名游泳教练,收入颇丰。在接触了毒品之后,游某被原单位辞退,前女友也离她而去,在无尽的戒毒和复吸下轮回挣扎。游某在最后一次出所后希望立志改变现状,可在经历了多次求职失败的经历之后,如今的游某似乎默认了自己身上“吸毒者”的标签,他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失败者,一辈子也逃不开毒品的控制。在游某身上,可以明显感到习得性无助对他造成的影响。
要想治疗习得性无助,最好的方法是提升游某的自社工效能感,恢复他对于戒毒乃至求职的信心。从今年3月开始,社工开始调整帮教计划,制定合适的方案进行介入。
首先,在帮教访谈中,社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为游某进行错误认知发掘和正确认知建立。习得性无助源自于错误悲观的认知,将归因归到诸如自身的能力、命运之上。社工通过任务中心模式,在每次访谈之前为游某设定一个简单的小任务,在起初的几次见面前,游某不出意外没有完成过一次任务。访谈中,社工带领游某一同探讨未完成任务的原因,对于他所提出的“自己没有能力”、“自己很笨”、“完成任务有什么意义”这样的认知进行讨论,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 “你真的很笨,很没有能力吗?”“如果这样,这样,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你看,只要你去做了果然就能成功,你之前失败只是因为你没有去做而已”。社工鼓励游某通过积极的思考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避免消极和无助,通过社工的合理引导和任务中心模式的协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错误认知在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正确认知的建立。
其次,创造条件,让游某获得成功体验。习得性无助中的习得性,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反复失败中逐渐产生。既然反复失败会产生习得性,那么反复成功同样可以产生习得性。在访谈中,随着正确理性认知的建立,游某开始尝试着完成社工所布置的任务。当游某成功完成任务之后,社工会及时进行赞扬和鼓励,使其获得被人重视的喜悦。在与游某家人的联系中,社工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保持对游某鼓励性的强化,从生活中的琐事做起,例如游某完成了一项家务,或者参加了一次招聘会,家人都会送上鼓励性的关心和祝福,在这样的环境下,游某反复多次地体会到了成功,自社工效能感在逐步发生着改变,游某开始正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只要肯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在纠正了自身的错误归因,形成了正确的认知,提升了自社工效能感之后,游某身上的习得性无助感获得了显著降低。接着社工乘热打铁利用街道的就业资源鼓励游某尝试进行面试,即使失败,社工也会陪伴在他身边鼓励安慰着他。现如今的游某不会再被求职的失败轻易打到,因为他坚信,自己并不是失败者,自己迟早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协助对象顺利求职只是戒毒康复工作中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戒断毒瘾,回归社会才是社工们帮教工作的重点。习得性无助同样是服务对象反复复吸的原因之一,从游某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这种无助感并不不是不能解决的顽疾,通过合理的策略干预,用心关爱和鼓励,对象依然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变。摘下旧有标签,需要社工们和对象共同的努力。
普陀工作站 王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