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毒社工的日常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服务对象各种控诉、扬言,禁毒社工要学会觉察其中的危机,必要时运用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进行合理干预。
一、案例回顾
我的一名服务对象甲已经社区戒毒经认定戒断六年了。近期其参加音乐节时被民警带走。那天晚上大概九点多,社工接到甲的电话,语气十分暴躁,在电话那头对着社工不停地发牢骚、控诉:“你们社工是干什么吃的!戒断那么多年了还要被抽检,跟着你们做尿检,做戒断有什么用?我好不容易搞到的门票,一千多一张就这么白费了。等着瞧,这个钱必须赔给我。等我出去,天天赖在街道大门口讨说法。”
二、理论运用
社工按照“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的第一条:积极倾听、表达同理心并询问对象当下困境来确定问题。
社工询问:“我也没想到你今天会有如此遭遇。换了我,心情也会很糟糕。你在哪个派出所?(看看能否整合资源,了解更多详情)你目前的身体状况如何?需要我做什么?(确定需求,使对象感受到社工的接纳和尊重)
甲回复:“我被带进来三个小时了,一直晾着也不给我个痛快(安排发检)。晚上警车带我进了哪个派出所我都不知道,问了也没人理。我告诉他们,我有糖尿病不能饿,刚刚有吃巧克力。我此刻很烦躁,这会我说我妈心脏病,要给我手机打回家报信,才有机会跟你说。我就想快点做完发检,早点回家。后面的等我回家再讨公道……。”
社工按照“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的第二步:通过问话,确定对象人身安全。对象的疾病暂时没有造成恶劣后果。
社工按照“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的第三步:提供支持
社工询问:“你说现在就想快点做完抽检,早点回家。我这边琢磨着和社区民警联系一下,看看他那边有没有什么信息或者资源能帮到你。感谢你第一时间告知社工。如果手机被收走,也没有关系,我这边会持续关注,等待你的消息。多为自己的身体着想,不要太激动。”
甲微信回复:拜托帮我问一下什么时候能弄好,我已经有点手抖了。手机目前还在我手里。
社工按照“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的第四步: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接下来社工马上与社区民警联系,社区民警一开始认为被抽检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等待多长时间由抽检派出所安排。他不能干预正常执法。社工解释道:“对象不是不配合抽检,而是长时间等待,他不能获得疾病上的照顾会发生严重的后果。目前对象也不清楚身处哪里?社工没办法让家属提供疾病证明。”社区民警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答应社工跟进。他先向辖区所领导汇报后通过值班室确定甲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指挥中心联系所在派出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优先安排抽检,并在结果出来后安全护送其回家。
社工按照“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的第五步:做出可实现的计划
接下来的时间里,社区民警按照他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行动着,并把一步一步落实的情况跟社工分享。期间社工不断地发微信给对象,称他在那么无助的情况下还耐着性子配合,没有大吵大闹说明他的康复很成功。还提醒他关注好自己的身体,一旦感觉不适要及时反馈。还询问他,是否需要跟他父母解释,或者去陪伴。于此同时社工将社区民警已经完成的行动跟对象分享,目的让他感受到帮教小组的合力,缓解负面情绪,提高其在所内的配合度。也许是社工的暖言暖语软化了甲的棱角,唤回了他的理智。甲发语音给社工表达感谢。
社工按照“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的第六步:获得承诺
社区民警的有效介入使得对象很快结束了抽检过程,并于凌晨被护送回家。第二天的下午,社工约上社区民警一起上门复盘事件整个过程,并在甲的父母面前赞扬了他的康复成果经得起考验。对象被这样都氛围感染,坦言自己从一开始的愤怒、无助到后期内心的平静离不开社工和社区民警的支持和信任。当社工笑问他还想着讨说法么?对象表示纯属气话,不能当真。
三、经验总结
首先,社工接到这样的电话要冷静应对,这是专业表现。案例中的对象甲本怀着愉悦的心情参加活动,得到的却是冰冷的抽检。从情感上分析,这种落差令他情绪崩溃也正常。根据对象在电话里的说辞,社工基本可以判断甲的情绪状况很糟糕。至于他的质问,暂不必理会和解释。社工需要把对象引向当下事件的解决上来。
再则,甲已经在派出所等了三个小时以上,到底带他进来是否只是抽检还是其他原因,社工不得而知,所以不能盲目判断。因此社工的当下服务是给予积极关注和心理支持,缓解负性情绪。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应由社工完成。社工要学会借力,整合资源,共同完成。
最后,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回访很重要。复盘过程起到评估作用,可以通过观察法来初步判定该事件的影响度是否最小化,进一步强化对象的口头承诺。
自强嘉定工作站工业区社工点 屠佳秋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