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胡晓明在《中国文章学之“专”“转”“传”》中提出的这一概念。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文章创作,在禁毒工作中同样意义深远。“专”是基于专业理论的工作方法,“转”是灵活转化、贴近实际需求的过程,“传”是形成可推广的优秀经验与模式。三者是相互交融、循环赋能,共同推动禁毒社工工作迈向更高境界 。
一、“专”:深耕专业根系,筑牢服务根基
“专”是禁毒社工开展工作的立身之本。禁毒工作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社工掌握专业的戒毒康复理论、心理干预技巧与法律法规。唯有如此,才能准确评估服务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帮扶计划。
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无处不在。面对药物滥用人员,社工需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服务对象认识错误认知,重塑健康心态;通过专业的个案管理,建立详细个人档案,跟踪记录服务对象的生活和康复情况,并依据理论和实践经验及时调整帮扶策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坚实的专业支撑。唯有以专业为根基,禁毒社工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工作中站稳脚跟,为戒毒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二、“转”:转化专业力量,激活服务效能
“转” 是禁毒工作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纽带。面对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禁毒社工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理论层面,需要将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在社区禁毒宣传中,将枯燥的禁毒法律条文改编为生动的案例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毒品的危害和相关法律后果,能有效提升宣传效果。与服务对象沟通时,把抽象的心理学原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成瘾机制和戒毒方法,增强康复信心。这种从专业知识到通俗表达的转变,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更是从刻板模式到灵活应变的转型,使禁毒工作更具温度和实效。
三、“传”:传递价值理念,构筑社会共识
“传”是禁毒社工工作追求的更高目标。当禁毒社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便具备了“传”的基础。如 “同伴教育 + 社区支持” 模式,通过培养戒毒成功人员成为禁毒宣传员,以亲身经历增强说服力,不仅激励更多服务对象重拾信心,还能消除社会大众对药物滥用人员偏见与歧视。
这些成功经验和感人故事的传播,传承了禁毒社工的专业精神和工作智慧,更在社会上营造出良好的禁毒氛围,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禁毒的强大合力,让禁毒工作的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延续。
在禁毒社工的工作中,“专”“转”“传”并非孤立存在,也无需遵循固定顺序。禁毒社工只有把握好三者的关系,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才能让禁毒工作真正发挥实效,为建设无毒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宝山工作站 张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