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事禁毒工作的社工,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禁毒宣传教育的难点:居民参与度低、教育形式单一、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2025年,我们所在的街镇与上海夏阳戒毒所合作推出”向阳花智慧屋”项目,通过整合街镇资源、创新教育形式,逐步探索出一条贴近群众需求的禁毒宣传路径。
一、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搭建社区禁毒教育枢纽
最初开展禁毒宣传时,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困境:在社区摆摊设点,居民匆匆路过;进学校办讲座,学生兴趣寥寥。经过反思,我们意识到缺乏一个能持续吸引群众参与的固定平台。
2024年,”向阳花智慧屋”落地。这个3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为四大功能区。互动体验区:配备VR毒驾模拟器、心理健康测试评估设备,让居民通过沉浸式体验认识毒品危害;知识科普区:展示毒品样本、真实案例,设置”禁毒知识普及”专区;心理咨询室:为涉毒人员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志愿者工作站:培育社区禁毒宣传骨干。智慧屋建成后,我们改变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宣传模式。2025年共接待12批次集体参观,包括企业职工、学校群体、社区团体等。某居委会组织20名成员体验VR感官后,一位成员感慨:”戴上设备那刻,我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说’吸毒=自杀’。”
二、让禁毒教育”活”在社区里:构建三维联动网络
有了智慧屋这个”根据地”,我们开始向周边辐射。村居委:把宣传做到”家门口”。我们与19个社区建立合作,培训了38名社区禁毒宣传员。这些宣传员大多是退休教师、热心居民,他们熟悉社区情况,能用方言和案例与邻居交流。在华云社区,宣传员王阿姨创新了”楼道宣传法”:在每层电梯口张贴禁毒漫画,组织居民开展”找错比赛”;在社区广场设置”禁毒知识认一认”,答对问题的居民可以兑换绿植。这些活动让禁毒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提高该社区居民禁毒知识知晓率。学校:让青少年成为”传播者”。我们为辖区4所中小学设计了”禁毒小卫士”成长计划:让三年级学生通过动画短片认识毒品;为五年级学生开展禁毒宣传小课堂,争做一名合格的禁毒宣传员;让初中生担任”智慧屋”讲解员,向低年级学生普及知识。让我们惊喜的是,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听,因为他经常开车,绝对不能沾毒品。”企业:筑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防线。我们街镇有83家易制毒企业,我们针对不同岗位设计培训内容:对仓库管理员:重点讲解化学品储存规范;对运输司机:强调途中安全防范措施;对企业负责人: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在某化工企业,当我们帮助完善了金山区易涉毒物品信息采集系统的填写,增设了双人系统填报管理流程。企业安全总监表示:”这种培训既保护了员工,也降低了企业风险。”
三、用专业提升教育质量:从”完成任务”到”打动人心”。过去办讲座,我们习惯照本宣科,效果不尽如人意。与戒毒所合作后,我们学习了更多专业方法。案例教学:用真实故事引发共鸣。戒毒所民警分享的案例让我们深受启发。在社区讲座中,我们不再只讲法律条文,而是播放戒毒人员自述视频,邀请康复者现场交流。一位听众说:”以前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危险可能就在身边。“互动参与:让居民成为”主角”。我们设计了多种参与式活动,禁毒互动游戏:“毒品知识认一认”、“大家来‘找茬’”、“毒品分分类”、“投球识毒”等,居民通过游戏学习禁毒知识;”拒绝话术演练”:模拟吸毒诱惑场景,练习拒绝技巧;”禁毒承诺墙”:居民签名承诺”远离毒品,守护家庭”。持续跟进:建立长效联系机制。每次活动后,我们都会邀请他们关注禁毒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禁毒资讯。对表现积极的居民,邀请他们成为”智慧屋”志愿者。目前已有68名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其中12人成为核心成员,自主策划了3场社区禁毒活动。
四、实践中的思考:基层禁毒教育的关键。回顾一年的探索,我体会到:贴近性比专业性更重要。用居民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宣传,比展示专业术语更有效;持续性比阵仗更重要。偶尔一次大型活动不如定期开展小而精的互动;参与感比灌输更重要。让居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传播,教育效果更持久。
作为禁毒社工,我们既是教育者,也是社区资源的连接者。未来,我们计划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发更多线上互动工具,让禁毒教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又润物无声。这条路还很长,但看到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我们坚信:每一份努力都在为无毒社区添砖加瓦。
金山工作站高新区社工点 石莲琼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