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之难,犹如攀登陡峭的悬崖;回归正常生活之艰,恰似穿越迷雾的丛林。这两座大山,始终压在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头。戒毒与融入社会,二者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他们重新踏上正轨。张某,就是这样一位在戒毒与回归社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勇士。
张某曾经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温馨美满家庭,他自己经营着一家水果店,凭借着新鲜的水果和热情的服务,生意十分红火,顾客络绎不绝。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悄然降临。那天,一位所谓的“朋友”拿出了一种白色粉末,神秘兮兮地说这能让人忘却烦恼、享受极致的快乐。张某起初还有些犹豫,但在朋友的再三怂恿下,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占据了上风,他第一次尝试了毒品。
从那以后,张某逐渐陷入了毒品的深渊。他的水果店生意一落千丈,顾客越来越少,因为他常常毒瘾发作,精神恍惚,根本无法专心为顾客服务。不仅如此,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他开始四处借钱,甚至不惜欺骗家人和朋友。在社区戒毒期间再次复吸,最终,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将张某抓获,他被依法送去强制隔离戒毒。
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期结束后,张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归社会。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连串的重重困难。找工作成了他面临的首要难题。由于有吸毒的案底,许多用人单位在得知他的过往后,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而且,在戒毒所的两年时间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他原本会的一些技能也逐渐过时,又没有新的社会工作技能,这让他在求职市场上更是举步维艰。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投递简历,一次次又失望而归,张某开始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绝望之中,他觉得自己仿佛被整个社会抛弃了,未来一片黑暗。就在张某几乎要被挫折打倒的时候,社工及时出现在了他的身边。社工主动与张某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耐心倾听他的痛苦和困惑,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和安慰,让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和关怀。社工还为张某进行了全面的职业评估,根据他曾经开水果店的经验,帮助他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职业规划。考虑到他有一定的商业经营基础,社工建议他可以尝试自主创业。在社工的鼓励和支持下,张某决定用仅有的积蓄和问朋友借的钱租了一间小小的店面,开了一家“老上海里脊肉”店。起初,生意十分冷清,几乎没有顾客光顾。张某没有气馁,他在社工的建议下,主动上街发放传单,宣传自己的店铺,还推出了一些优惠活动。慢慢地,一些顾客开始尝试走进他的烧烤小吃店。张某用自己精湛的手艺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好评,生意也逐渐有了起色。
如今,张某的“老上海里脊肉”店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店铺。他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还重新赢得了家人和朋友的信任。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身边的人,戒毒虽然艰难,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毒品,回归正常生活。
宝山工作站 金振英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