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爱心助学项目的工作笔记,扉页上不断更新的排班表,恰似一轴徐徐展开的温情长卷。作为项目组织者,我既是幕后的统筹者,亦是台前的见证者,目睹着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那些短暂却足以镌刻于心的瞬间。每一个用绿色标注的线上辅导时段,都是一场心灵的奔赴;每一次云端相见,都在时光里编织出一张温暖的网。
初见:一份备课笔记里的真心
李青青(化名)初次走进社工站时,怀里揣着一本写得满满当当的备课笔记。“周老师,我了解到小雨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应用题部分。”她的眼眸里盛着认真的光,“我还准备了几个破冰小游戏,想先和孩子好好亲近,建立信任。”这份超越形式的用心,让我真切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独有的细腻与担当。
线上辅导的第一课总是充满挑战的。我透过“腾讯会议”窗口看到李青青调整了好几次摄像头角度,将准备好的卡通手卡摆在恰当位置。当小雨怯生生的脸庞出现在屏幕那端时,青青用温柔的声音开始了破冰游戏:”小雨猜猜看,老师这里有多少支铅笔?猜对了有神秘奖励哦!”渐渐地,孩子紧绷的小脸舒展开来,露出了第一个笑容。这一刻,不仅是师生关系的开始,更是两个生命的美好相遇。
相伴:每周六的悄然改变
随着每周六云端之约的如期而至,改变在时光里悄然生长。
小雨会提前守在设备前,作业本永远整整齐齐地摊开;她会叽叽喳喳地和青青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也会偷偷把藏在心底的小秘密说给老师听。李青青的辅导笔记也愈发厚实,里面不仅记录着知识点的梳理,更藏着小雨每一点细微的进步与情绪的起伏。“小雨今天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她在助学活动记录表上写下这句话时,字里行间都浸透着欣慰。
暂别:一场用心的“结业仪式”
可志愿服务的路,从不是一帆风顺。临近期末,李青青带着歉意找到我:“周老师,接下来这段时间,我可能得暂停辅导了,实习和课业实在没法兼顾。”
但她接下来的安排,却让我心头一暖:“我已经和小雨姑姑细细沟通过了,孩子最近的学习进度、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我都一一交代清楚了。特别是数学,我整理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还配好了对应的习题册。”
最令人感动的是志愿者老师的告别方式。她没有简单地一下子的消失,而是精心为小雨准备了一个”阶段性结业仪式”。她给孩子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里面都是真诚的鼓励和美好的祝福;她准备了一个刻着”最棒的学习者”的小徽章;还录制了10个讲解短视频,涵盖了下个阶段的学习重点。”这样即使我没有辅导功课,小雨也能继续学习”,她说这话时眼里闪着不一样的神色。
重逢:86分背后的双向奔赴
四个月后,李青青把自己的事情忙完一阶段之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我:”周老师,小雨最近学习还好吗?我还有机会继续辅导她吗?”她详细询问孩子这段时间的变化,以及与新志愿者老师的上课情况。等到这段时间的补课周期到了之后,社工分别询问了志愿者和小雨以及家长的意愿之后,小雨还是希望李青青给她补课,随后双方各自协调好时间,那个秋季周六的下午,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屏幕上。
重逢的时刻总是如此令人动容。小雨早早坐在设备前,精心准备最喜欢的笔记本,作业本放在一侧,本子上密密麻麻都是这4个月来的练习。当李青青的身影出现时,孩子的声音雀跃不已:”老师,我数学考了86分!我一直记得你说我很有慧根。”屏幕两端,两个人都笑中带泪。李青青仔细翻阅着小雨姑姑拍给她看的作业,不时给出鼓励的点评:”这个地方的思路特别棒,比老师想的还要巧妙!”
微光成炬:这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在这个项目里,像李青青这样的志愿者不在少数。他们或许会因为学业压力暂时离开,但从未真正缺席。有的志愿者会在休假期间给孩子发送问候寄语,有的会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还有的会像李青青一样,在忙碌过后第一时间回归。这些年轻人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
而孩子们的变化,远比分数更动人。小雨的姑姑曾说:“小雨现在动不动就说‘我一定可以’,这种改变,比考多少分都珍贵。”志愿者们也在成长,李青青在总结里写道:“与其说我在帮小雨,不如说我们是互相照亮。是她让我真正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这种双向的成长,正是志愿服务最动人的地方。大学生们在付出中理解了责任的含义,在关爱中体验了成长的重量;孩子们则在陪伴中感受到了温暖,在鼓励中找到了自信。这是一场青春的对话,一次心灵的相遇,更是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教育叙事。
如今,我们的项目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志愿者的加入,每周末都有上百个这样的云端相约在同步进行。即便偶尔有人因为个人原因需要暂别,也会有其他志愿者及时补上,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持续的陪伴。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关于如何用知识传递温暖,用陪伴填补距离,用青春影响青春的美好叙事。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总有人愿意慢下来,用最真诚的心,守护另一个生命的成长。而这个故事,正在每个周六的下午,通过细细的网络线,悄然发生,持续温暖着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
爱心助学计划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们用专业知识浇灌希望的种子,用青春热情温暖幼小的心灵。而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我深信:这些微光终将汇聚成炬,照亮更多孩子前行的路,也照亮志愿者们自己的成长旅程。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在陪伴中相互成就,在给予中共同成长。
青浦工作站白鹤社工点 周丹静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