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一隅,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曾深陷毒品的泥潭。当夕阳西下,这些孩子伏案作业时,面对的不仅是学业难题,还有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困惑。
戒断康复人员老邹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儿子。社工刚与小邹接触时,小邹的话不多,显的比较腼腆。通过与老邹还有他的妻子王阿姨的沟通中,社工得知,小邹的成绩处在班级的中游水平,相对较弱的科目是数学。小邹的父母学历都不高,已经没有办法辅导他的课业,王阿姨说:“其实从小邹小学三年级开始,已经没有办法教他作业了,题目的难度远远超过了以前我读书的时候。而且,随着孩子年龄长大,有的时候也不会听从父母的话,看到他没有做作业,而是在玩手机的时候,自己心里真的是很着急。”
于是,社工向老邹夫妻介绍上海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有一个关于“爱心助学”的项目活动,“爱心助学”活动的目标在于协助有需要的孩子提升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在听了社工的介绍以及“爱心助学”活动相关事项后,同时,也征求了小邹的意愿后,他们表示愿意尝试一下爱心辅导活动。
很快,小邹家庭匹配上了大学生志愿者孙老师。社工在正式辅导前,对双方都叮嘱好了辅导的注意事项。在全部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小邹开始了第一次的爱心辅导。社工还记得,第一次的线上见面,小邹显得十分拘谨。志愿者孙老师先开了场,他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孙老师说自己是刚考上上海某某大学的研究生,目前正在读研一,随后,了解了一下小邹目前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进度,以及之后小邹辅导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可能是因为孙老师也是男生的原因,小邹也略微舒展开了一些,小邹告诉孙老师,自己薄弱的项目是数学,希望孙老师可以帮忙讲解一下错题,并且在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一起预习一下下一课的内容。
在整个辅导的过程中,社工发现志愿者孙老师与小邹全程都有在积极的互动,比如孙老师会问“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圈一下,并翻译成数学语言”“这道题用到的是什么定理”“一看到这个条件,我们就要想到什么公式”。一整节课下来,小邹不仅学会错题的解题思路,还把已学过的知识点也复习了一下。几次上课下来后,小邹和孙老师也熟悉了起来,每次下课,小邹也会向孙老师请教他以前在读书时的学习经验,而孙老师也会教他学习的过程就是“预习、上课、做题、复习”这么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孙老师会经常鼓励小邹,实在不会的题目,放弃也没有关系,但是要抓住那些简单的题目。在每次上课结束后,孙老师也会及时与王阿姨沟通小邹之后的学习中需要加强的地方,比如小邹的计算能力、读题能力等等。
一学期的辅导很快就结束了,或许小邹的成绩并没有马上立竿见影的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作业辅导背后,是一场无声的救赎——大学生志愿者老师用耐心和知识,帮助孩子打破命运的枷锁,重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每一次的鼓励,都是在向小邹传递一个重要信息:未来,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自强嘉定工作站真新街道社工点 范禛桢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