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预期不能实现时,它就化作了死能量。”
“需要警惕的,是死能量转为了自我攻击,让人认为‘我不好’‘我不配’……。”
这几日,无意在网上看到心理学家武志红的微博,一时让我感触良多:生活中,处于弱势的服务对象,他们的需要一次次的被否定,这不正意味着他们的内心一个又一个的死能量被制造出来了。
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颓废、缺乏改变意愿的服务对象时,我们有时会受困于服务对象的不思进取,会责怪他们的消极,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思索如何鞭策服务对象做出积极的改变,但却忽视了他们内心这些“死能量”。一个人内心的死能量聚焦越多,消耗的精力和动力就越多,能做出改变的能力也就越弱了。如果从源头入手,从减少服务对象内心的“死能量”入手,效果是否能加倍?
如前所示,在工作中如果遇到“死能量”满满的服务对象,我们其实可以从几下几点去帮忙他们:
1、反思思维方式:指导服务对象留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思维习惯。比如,渴望温情的服务对象被家属拒绝,脑海中可能会觉得“我是累赘”“我是无人爱的”。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会不断强化死能量,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2、关注情绪信号:情绪是死能量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当服务对象感到沮丧、愤怒、焦虑或者莫名的烦躁时,这可能就是死能量在作祟。比如,服务对象在急需工作但求职无门后,心情低落,对许多事情提不起兴趣,这就是死能量开始影响的情绪,需要引起注意。
3、及时调整自己的预期:不同情况下,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预期,不要再活在以前时代形成的惯常预期中。当精神能量虚弱时,可以建议服务对象有意地避开一下“死能量”,学会给自己提合适的预期,人就会变成生能量的制造机。
此外,引导服务对象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释放死能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1、身体层面的释放:运动锻炼:运动是释放死能量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运动,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改善情绪,感到愉悦和放松。按摩放松:按摩可以帮助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疲劳和压力。
2、心理层面的释放:倾诉交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是释放死能量的重要途径。在倾诉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建议,同时也能够让情绪得到舒缓。情绪发泄工具: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情绪发泄工具,如发泄球、沙袋等。当感到愤怒或者压抑时,通过击打这些工具来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最后,在专注死能量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帮助服务对象创造生能量:
1、培养积极心态:感恩练习:每天花几分钟时间思考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情,如健康的身体、温暖的家庭、真挚的朋友等。感恩练习能帮助服务对象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将死能量转化为正能量。正面自我暗示:鼓励服务对象经常给自己一些正面的自我暗示,如“我是有价值的”“我可以克服困难”“我每天都在进步”等。正面自我暗示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培养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让服务对象沉浸在愉悦的体验中,忘却烦恼和压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当服务对象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死能量会逐渐被积极的情绪和动力所取代。
2、建立支持系统:社交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而社交活动中,则帮助他们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机会。专业支持:通过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培训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服务对象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死能量。
人生会有许许多多的比赛,不管遭遇什么挫败,规劝服务对象都要学着对事不对人,不要把不如意的结果转为对自我的攻击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外在比赛输赢如何,希望我们的服务对象在自我内在的比赛中永远不会输!
宝山工作站 张蔚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