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毒工作中,“无感化服务”正成为服务的新模式,不同于传统工作中的宣教和管控,无感化服务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禁毒理念融入服务中,既避免了服务对象的对抗心理,又传递了禁毒社工的关心和关爱。从需求评估到访谈等环节,无一不体现着从“被服务”到“无感化体验”。
一、需求评估方法
(一)根据禁毒626平台的信息进行评估
社工可以根据禁毒626平台的信息页中的信息来进行评估,梳理出服务对象长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倾向,为制定精准服务计划提供依据。比如根据信息页上的服务对象的疾病情况,可以评估服务对象是否需要就医、体检服务;根据家属的信息,可以评估服务对象的原生家庭是否需要服务,根据未成年子女情况可以评估未成年子女是否需要补课、学习用品的服务。
(二)民警沟通法
社工可以从侧面询问社区民警,了解服务对象所在社区,日常行为、社交互动等。可以在不影响服务对象的情况下了解其动态和实际需求。
(三)村居沟通法
与服务对象的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方沟通。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避免单一信息源造成的偏差。
二、访谈有效判断标准
(一)信息广度
访谈获取的信息应涵盖服务对象居住情况、身体状况、家庭关系、经济情况、整合资源等方面细节,从多角度信息融合中综合分析判断,能为服务提供切合实际的措施。 可以根据在 禁毒626平台录入的服务对象信息、家庭信息和访谈记录,梳理整理服务对象可能的几个需求点,在访谈时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访谈,找准服务对象最需要的需求点。所以社工可以很好地利用禁毒626平台的数据整合功能,从而总结服务规律,为制定服务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二)信息深度
根据访谈外围人员的信息,社工在走访中相互印证,明确信息来源和背景,了解信息差异产生原因。通过交叉验证可以确保信息准确,为后续服务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服务对象是否有民政补助,可再次访谈各村居委的民政工作人员进行核实。
(三)信息时效度
访谈信息应能反映服务对象当下情况,及时了解近期需求变化。如服务对象近期因家庭问题出现情绪低落等问题,及时获取该信息可迅速介入心理疏导。对于法律方面的问题,应寻求公安、司法的帮助解答信息。以此类推,不同的信息,找相关专业的人士进行咨询解答,但尽量保护好服务对象的隐私。
三、提供“无感化服务”注意事项
(一)尊重隐私
在服务全流程严格保护服务对象隐私,未经同意不泄露任何个人信息。比如不能向其他人提供服务对象隐私和信息,在个案分享时也要注重隐私处理。
(二)根据需求进行服务
服务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后续服务,如服务对象不需要服务,社工不违背服务对象的意愿。对于需求个案,根据服务对象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方案,确保服务持续有效。
四、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及回应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会遇到资源短缺或者资源限制的困难,无力解决服务对象的多种需求。那社工试着努力拓展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比如争取工会、妇联、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合理调配现有资源。比如吕巷镇毗邻浙江省的新仓镇和新埭镇,两地三镇禁毒部门互相借鉴推广特色工作,将各类元素融入禁毒工作。三镇联合开展家庭亲子活动,将吕巷的“土布贴画艺术疗法”融合进亲子活动中,不仅不会让服务对象反感,反而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乐趣,丰富了无感式服务的形式。
总之,开展无感化服务要找准切入点,从服务对象的关心关爱做起。遇到服务对象的困难,社工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整合资源,满足服务对象多元需求。持续关注服务对象的情绪、心理状态,给予疏导,提升服务有效性。
金山工作站吕巷社工点 赵佩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