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服务和扩大禁毒志愿者团体,自强青浦工作站在区政法委禁毒室的资源整合下根据自强总社“筑梦新力量——上海新就业群体服务计划”的项目要求,充分发挥青浦工作站的专业优势,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需求,确定共建单位并招募美团、饿了么、叮咚、盒马外卖配送员,一批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加入“沪上有你 驿路同行”小组。
青浦工作站旨在通过互动分享、情感披露来增强外卖员群体职业身份认同感,挖掘工作社会价值,提升对上海社区的归属感与文化适应力,为他们搭建参与社区活动的平台。
第一节小组活动“认识彼此”
信任是建立关系的基石
活动开始,由主带社工详细介绍了小组成立的背景、目标以及今天活动的内容,引发在场外卖员的浓厚兴趣。“认识彼此”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通过“盲盒猜猜猜”的破冰游戏,外卖员们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分享个人故事,既能消除陌生感,又能引发共鸣。
打破刻板印象 重塑职业认同
职业身份往往是外卖员被标签化的源头。活动中设计了“职业关键词联想”环节,通过让组员写下对“快递员”的3个印象词,帮助外卖员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提高保障、得到顾客的尊重。
契约精神保障小组凝聚力
共同制定“小组契约”是活动的重要环节。约定保密、尊重、互助等原则,不仅明确了行为边界,也让每位组员感受到自己是小组的“主人”,为后续活动中的深入互动提供保障。
从陌生到归属的微笑一步
活动最后,外卖员们用一句话分享感想,既是对当天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有骑手说:“原来大家和我一样,都在努力适应这座城市,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这样简单的表达,已经透露出归属感的萌芽。
本次活动让新就群体业外卖配送从业者有了发声的渠道,搭建了互相沟通的交流平台,为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小组活动 “故事地图”
沪语搭桥:从“谢谢侬”开始的城市对话
“侬好”“谢谢”“不客气”!活动伊始,这些日常生活重点高频沪语词语教学引发了外卖员的浓厚兴趣。来自美团的外卖骑手反复练习者“谢谢侬”的发音。教学环节的互动使现场响起阵阵会心的笑声。
足迹可视化:每一段路程都有故事
在主带社工的指导下,外卖员们在青浦地图上标记出自己的配送轨迹,并分享最难忘的配送经历。盒马骑手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小区说:“有一次大夏天上门送外卖,客户特地给他拿了几瓶饮料,并叮嘱他要注意休息。那一刻觉得我的服务是被认可的。”这些故事不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折射出外卖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温情纽带。
角色互换剧场:学会倾听,传递善意
在“角色互换剧场”环节,外卖员们分组模拟了与居民、商家的沟通场景。有人扮演因配送延误而指责的顾客,有人尝试站在外卖员的角度解释路况问题。通过换位思考,外卖员们深深体会到矛盾往往来源误解,而善意的沟通能化解大多数冲突。
价值树绘制:我们的工作,让城市更美好
活动最后,大家共同绘制了一颗“价值树”。树干代表外卖员行业,而每一片树叶则象征着外卖员对城市的贡献——责任、服务、奉献、品质、便利。当整棵树完成时,饿了么骑手动情地说:“原来我们的工作是这么有意义啊”!在活动结束前,主带社工还向骑手们分享了外卖员们在工作中感人温情的推文和视频。这一幕幕不仅传递了城市的温度,也诠释了双向奔赴的尊重,更让外卖员们看到了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
本次活动是一场心灵对话,它让外卖员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暂停片刻,重新审视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仅教会了骑手们实用的沪语,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种子。
青浦工作站赵巷社工点 李方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