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社会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领域,旨在帮助吸毒成瘾者摆脱毒品依赖,重新回归社会。利他主义作为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之一,贯穿于整个禁毒工作过程中,为禁毒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框架,有助于禁毒社工在困境中做出恰当决策,为吸毒人员的帮扶和禁毒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引。
以服务对象福祉为核心
利他主义要求禁毒社工将服务对象的福祉置于首位。在面对保密与安全冲突时,禁毒社工应基于对服务对象长远利益的考量做出决策。例如,服务对象胡某向禁毒社工透露自己找到家中私藏的毒品,为了不浪费,她把最后一点毒品都吸食了,但又担心自己刚出所不久,害怕再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于是向社工求助。
社工在与服务对服务对象胡某进行了深入交谈,运用同理心,站在胡某的角度理解她还存在心瘾的问题,同时向胡某详细解释偶吸行为的严重后果,不仅会再次面临两年的强制隔离,而且公安民警还会因服务对象非法持有毒品,对其采取其他法律措施,以及家人对她丧失信任。除此之外,社工在最小范围内打破保密(与其家属沟通服务对象复吸一事),确保家中再无私藏的毒品。社工以挽救为目的,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偶吸危机。最后,在经历过可怕的偶吸事件之后,服务对象胡某彻底戒除心瘾,保持戒毒操守三年以上。
相对公平、灵活分配
在禁毒社会工作领域,资源短缺是一个普遍且棘手的难题。无论是帮扶慰问物资,还是各类项目活动名额,都难以充分满足每一位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因此,禁毒社工必须充分考量资源的分配方式,而这也可能会伴随着相对公平性的困境。如何在兼顾服务对象多方面差异的同时,确保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成为禁毒社工日常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
例如,每年HIV体检工作既是服务对象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福利,也是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关怀。由于每年下发体检名额有限,这就使得资源分配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有些服务对象在社区戒毒康复过程中已经参加过体检,,在戒断后,他们依然希望继续参与。这一现象让社工在决定名额归属时陷入两难。为了化解这一难题,社工采取了多维度的考量方法。首先,社工对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经济条件较差的服务对象,往往难以承担自费的体检费用,因此对免费的 HIV及相关项目的体检需求更为迫切。其次,社工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梳理。患有多种疾病的服务对象,由于其身体的特殊性,感染 HIV 的风险可能更高,及时进行体检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最后,社工还充分考虑了服务对象的体检意愿。那些有较强体检意愿的服务对象,更有可能主动配合体检工作,从而实现体检的预期效果。这一分配方案既保证了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又充分体现了灵活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资源的效益。
坚守法律底线,促进合法再就业
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禁毒社工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戒毒康复进程,还要坚守法律法规的底线,以专业的方法和真诚的付出,帮助服务对象走上稳定的生活轨道,更为其戒毒康复和重新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服务对象老吴曾是一名出租车驾驶员,因交友不慎染上毒品,驾照也因此被吊销。社区戒毒后,为了维持生计,他在没有驾照的情况下,偷偷开起了出租车。禁毒社工在日常走访交流中,偶然得知了这一情况,深知无证驾驶出租车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将对服务对象自身以及乘客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社工第一时间找到服务对象,以诚恳且严肃的态度与他沟通。社工耐心地向他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并例举了全国毒驾肇事肇祸案例,强调法律底线不容触碰。服务对象起初有些抵触,觉得自己只是为了生存,别无他法。但社工没有放弃,继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他思考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随着交流的深入,服务对象逐渐打开心扉,透露自己在运营过程中,每次遇到路上的交警,就算有乘客扬招,他都不敢停下来,内心充满了恐惧,精神高度紧张,时刻担心被查处。社工理解他的艰难处境,一方面安抚他的情绪,另一方面积极为他寻找其他合法的就业途径。
社工整合资源网络,联系了多家用人单位,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为服务对象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这份工作虽然辛苦钱也不多,但合法合规,也让服务对象不再担惊受怕。
利他主义宛如一条坚韧纽带,串联起禁毒社工的专业行动,破解着禁毒工作的重重难题。从帮助服务对象戒除心瘾,到相对公平分配 HIV 体检资源,再到引导服务对象合法就业,社工们以利他精神为指引,为服务对象驱散阴霾,让他们重燃生活希望。展望未来,当更多禁毒社工践行利他主义,全社会形成禁毒合力,我们必将攻克毒品难题,向着无毒社会的目标大步迈进,为构建和谐美好的人类家园筑牢坚实根基。
宝山工作站 丁长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