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生命的转折
小红,一个年近半百的女子,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睛依旧闪烁着对生活的渴望与无奈。四十六岁的她,只有初中学历,生活在这座繁华都市的一隅,仿佛被时代的洪流遗忘。
2012年,对于小红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她初次接触到了毒品,那是一种让她暂时忘却生活烦恼的“解药”,让她在虚幻中迷失着自己。然而,这场虚幻的逃离却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无尽的灾难。但遗憾的是一次处罚并未能敲响她心中的警钟,毒品的诱惑如同深渊一般,将她一步步吞噬,直至无法自拔。
2016年在毒海里沉沦的小红被送进了强戒所,直至2019年出所开始了她三年社区康复。她的生活早已因为毒品变得支离破碎。家庭,这个曾经是她最温暖的港湾,如今却成了她最不愿提及的痛。与丈夫离婚,女儿也跟随父亲生活,让她的心如刀绞。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灯火阑珊,心中满是悔恨与无助。
在她与毒品交换灵魂的时间里,前夫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离世,在她出所后女儿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边。然而,此时的她已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年迈的老母亲也需要她的照顾,全家只能依靠低保勉强维持生计。那段日子,小红仿佛置身于黑暗之中,看不到一丝光明。
希望的种子
在绝望的黑暗中,还有一束光在小红的生活中,那就是她的女儿,一个活泼向上且聪明伶俐的女孩,仿佛是上天赐予小红最好的礼物,女儿的存在如同是荒芜的沙漠中绽放的花朵,给这片死寂的土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女孩尽管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母亲的缺席,但她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她依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考上了本地一所重点高中。
女儿回到身边的这段时间,对小红来说既是幸福也是挑战。她努力弥补着这些年对孩子的亏欠,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孩子和母亲的身上。她陪女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尽自己所能给她一个温暖的家。同时,她也更加珍惜与老母亲相处的时光,尽孝尽责。
然而,这种封闭的生活方式也让小红几乎不再与社会接触。她害怕外界的歧视和异样的眼光,更害怕自己无法给女儿一个更好的未来。直到女儿如愿考上了大学,她的心中才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她开始有了再次融入社会的想法,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女儿和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蜕变的历程
社工及时捕捉到了小红的需求,用耐心与同理心倾听小红的心声,全面剖析其需求与困境,深入挖掘她的需求与困境。
首先,社工迅速联动资源协助小红的女儿申请到“圆梦大学计划”的助学金,为这一家庭点亮了希望的明灯。这一举措也成功的打开了小红的内心,让小红与社工建立了专业且信任的专业关系。紧接着,社工针对小红本人策划并实施了帮教计划,通过引导其自我探索,发现自身潜能与优势,逐步树立自信。同时,在人际交往技巧方面助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在社工的带领下,小红积极参与各类社交小组活动,不仅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新友,还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社交圈。
然而,融入社会之路并非坦途。小红深知自己过往的错误,亦了解社会对吸毒者的偏见与歧视。面对这些,社工一次次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外界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小红在社工的悉心指导下,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与能力。
蜕变之路布满荆棘,小红也曾因自己的过往而自卑沮丧,也曾因外界的歧视与压力而迷茫无助。但每当这时,社工那句“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但重要的是要勇于面对和改正。你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语,总能给予她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正是这份信念,让小红不断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她学会了有效沟通、化解矛盾,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她的努力与付出,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重生的绽放
如今的小红已经找到了一份既能兼顾家庭又能赚取生活费的工作。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戒毒并非遥不可及,也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小红的生活已经焕然一新。她重新融入了社会,与家人和朋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她的女儿也在大学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她的骄傲和自豪。每当提起女儿,小红的眼中总是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被毒品吞噬的绝望女子,而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女性。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些错误或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它让我们在经历磨难和挫折后更加珍惜生命、感恩生活。作为一名禁毒社工,我们需要发现服务对象的闪光点,接受并尊重他们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挖掘,就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小红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无论曾经遭遇过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改变,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生和绽放。让我们一起为那些正在经历磨难和困境的人加油鼓劲吧!愿他们都能像小红一样,勇敢地走出阴霾、迎接光明!
青浦工作站赵巷社工点 吴燕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