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毒志愿服务最前沿,如何开展一场禁毒志愿者培训呢?
讲座?小课堂?视频学习?
NO!NO!你这样想就太LOW啦~
近日,曹杨新村街道突破传统讲座模式,
创新培训方式,
首次采用“圆桌论坛”形式,
以互动、探讨为核心,为来自辖区的大学生禁毒志愿者们,
带来了一场与众不同的禁毒志愿专题培训课。

本次培训以《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知识手册》为蓝本,
在街道平安办的指导下,
辖区禁毒志愿者们围绕手册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禁毒社工巧妙运用
“案例+图解+科普”三维模式,
将当前极具迷惑性的新型毒品伪装逐一“破解”:
“小熊软糖”?危险!
看似无害、包装可爱的糖果,
可能暗藏THC(四氢大麻酚),是披着甜蜜外衣的就“毒药”!
“网红减肥药”?警惕!
境外流入,风靡网络的减肥产品,成分不明,隐患巨大!
“聪明神药”?谎言!
号称可以提升专注力与记忆力的药物,
滥用即成瘾,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培训中,社工从外观特征、药理作用、成瘾机制到危害程度
深入讲解、层层剖析,
受训的志愿者们全神贯注,积极提问,
在平等开放的圆桌氛围中,快速掌握了辨识这些“糖衣炮弹”的
关键技巧和科学预防措施。
圆桌论坛的魅力,更在于激发志愿者的主动思考和创意实践。
在互动讨论环节,
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敏锐捕捉到目前短视频的热度,
“我们是否可以拍摄一条30秒的短视频,
在真实的校园场景内,复现这些毒品的伪装过程,
让警示更直观、更具冲击力!”
这一提议瞬间点燃全场,获得在场同伴的高度认同和热烈响应。
培训尾声,志愿者们表示此次培训感慨良多。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圆桌论坛”形式新颖、内容扎实,
特别是对极具欺骗性的新型毒品及其严重危害有了深刻认识。
创新形式激发深入认知,平等互动催生实践智慧!
曹杨新村街道此次“圆桌论坛”式培训,
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禁毒志愿者的专业素养,
更探索了一条契合青年特点、富有实效的禁毒宣传新路径,
为守护校园净土,筑牢社区无毒防线
增添了强劲的青春动能。
普陀工作站 杜诗慧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