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毒岗位上已走过八个年头。这些年里,我见证过太多破碎的人生在毒品阴影下挣扎,也目睹了无数次希望的星火在绝望中重新燃起。今天要讲的,是关于小杰从黑暗走向光明、重新融入社会的故事,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初见小杰时,他刚结束为期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整个人蜷缩在社区办公室的角落,眼神躲闪而戒备。这个28岁的年轻人,本该是人生最意气风发的年纪,却因沾染毒品失去了太多——父母失望的泪水、朋友疏离的目光、曾经热爱的工作,都随着毒品的侵蚀化为泡影。档案里的记录触目惊心:他从高中辍学后结识不良青年,在好奇心驱使下尝试了毒品,从此深陷泥潭,多次复吸,最终被送进戒毒所。
“小杰,以后我就是你的帮扶社工,有任何事都能找我。”我递上写着联系方式的卡片,试图用微笑打破僵局。他机械地接过卡片,低声说了句“谢谢”,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第一次谈话结束后,我深知,小杰回归社会的路布满荆棘,不仅要帮他抵御复吸的诱惑,更要重建他与社会的连接。
为了让小杰适应正常生活节奏,我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首先从生活习惯入手,每天早上,我会准时打电话提醒他起床,鼓励他坚持晨跑锻炼身体。起初,小杰总是敷衍,有时干脆不接电话。但我没有放弃,连续一周的坚持后,他终于开始回应我的“早安问候”。渐渐地,他的黑眼圈消退了,脸上也有了些许血色。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小杰告诉我,他不敢出门,害怕邻居异样的眼光,更担心在街上遇到曾经的“毒友”。为了帮助他克服社交恐惧,我带着他从社区的小活动开始参与。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我特意为小杰争取了一个志愿者名额。活动当天,他紧张得手心冒汗,说话结结巴巴。我始终陪在他身边,引导他与居民交流。慢慢地,小杰不再那么局促,甚至能主动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看到他逐渐舒展的眉头,我知道,他正在迈出勇敢的一步。
就业是回归社会的关键,但小杰的吸毒史成了求职路上的“拦路虎”。我带着他跑了十几家企业,每次都在对方得知他的过往后碰壁。小杰再次陷入了自我怀疑,他垂头丧气地说:“哥,是不是我这辈子都没机会了?大家都觉得我是个‘废人’。”我坚定地握住他的肩膀:“小杰,别放弃!每个人都值得被原谅,只要你有决心,我们一定能找到接纳你的地方。”
转机出现在一次社区企业座谈会上。我向参会的小微企业主诚恳地介绍小杰的情况,强调他的努力与改变。一家小型面包店的老板被打动了,愿意给小杰一个试用期的机会。得知消息的那天,小杰激动得眼眶泛红,他紧紧攥着录用通知,反复说:“我一定好好干!”
在面包店工作的日子里,小杰每天最早到店,和面、烤面包、打扫卫生,从不喊累。但工作中还是出现了波折,一次,一位老顾客看到小杰在店内忙碌,得知他的过去后,坚决要求换其他店员服务。小杰躲在储物间偷偷抹眼泪,我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店里。我没有急着安慰他,而是带他去了附近的公园,等他情绪平静后,才慢慢开导:“别人的偏见不会瞬间消失,但你的行动会证明一切。与其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如把面包做到最好。”
小杰听进去了我的话,他开始钻研烘焙技术,利用休息时间在网上学习课程,还主动向老师傅请教。渐渐地,他烤出的面包香气四溢、口感绝佳,越来越多的顾客点名要买“小杰师傅的面包”。半年后,他因出色的表现被提拔为店长助理,薪资也有了大幅提升。
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的小杰,最渴望修复与家人的关系。他的父母曾因他的吸毒行为伤心欲绝,甚至不愿与他说话。我多次陪同小杰去探望父母,起初,家里的气氛尴尬得让人窒息。但小杰坚持每周上门帮忙做家务,给父母做饭。有一次,母亲生病住院,小杰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三天三夜。看着儿子疲惫却坚定的眼神,母亲终于忍不住抱住他痛哭:“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那一刻,积压多年的隔阂在泪水与拥抱中悄然化解。
如今的小杰,不仅是面包店的骨干,还成为了社区禁毒宣传的志愿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远离毒品。在一次青少年禁毒讲座上,他哽咽着说:“曾经的我以为人生就这样毁了,但是社工和很多人的帮助,让我重获新生。希望大家永远不要尝试毒品,那是一条没有回头路的深渊。”台下的孩子们深受触动,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作为禁毒社工,我深知,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不是简单的“拉一把”,而是要陪伴他们走过漫长的自我救赎之路。小杰的故事让我明白,每一个迷失的灵魂都有被唤醒的可能,每一份坚持和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在禁毒的道路上,我们不仅是帮教者,更是希望的传递者,用爱与专业,为那些曾经坠落的人铺就重返阳光的道路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前行,用爱和专业,为更多的人点亮回归的希望之光,因为我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改过自新的人,都应该拥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然而,这条道路上横亘着比毒瘾更难跨越的障碍——社会的偏见与歧视。戒毒人员即便成功摆脱毒品,仍可能因过往被贴上“危险”“不可靠”的标签,在求职、社交时遭遇无形的壁垒。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更包容的心态接纳他们的改变。每一次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信任的眼神,都可能成为他们坚守正道的动力。只有当整个社会摒弃偏见,为迷途知返者敞开怀抱,才能真正实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美好愿景,让更多生命在阳光下重新绽放光彩。
青浦工作站重固社工点 陈晓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