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为深入社区开展禁毒宣传,延伸家属学校效应,扩大项目服务覆盖面。2025年6月24日上午,长宁区禁毒妈妈工作室与崧泽戒毒所组织开展“崧泽有约家属学校第五次活动”,将禁毒宣传教育延伸到北新泾哈密新村居委会会议室,为社区居民开展了“新型毒品及麻精类药品知识主题讲座”活动。
活动开始,龚美菊主任表示,本次讲座是“家属学校”模式向社区深度拓展的关键一步,不仅普及了前沿禁毒知识,更提升了居民对药物滥用风险的自主防范意识。崧泽所民警,项目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居民、药物成瘾人员及家属40余人参加。

活动中,家属学校成员徐萌女士,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禁毒帮教队伍,我们需要更多人的参与的禁毒志愿工作感悟。在新毒品形式下,如何识毒防毒,洞悉隐秘伪装的麻精类药品风险,由戒毒所专业民警主讲的预防宣传讲座,以“穿透伪装,守护健康”为核心,聚焦“上头电子烟”、“笑气”、“聪明药”等极具迷惑性的伪装形态,拆解其华丽包装下的剧毒本质,揭示了对大脑神经造成的不可逆损伤及深远的家庭社会危害。他还对易被滥用的精神药品(如某些镇静催眠药)和麻醉药品(如部分镇痛药)进行了讲解,强调“药品”与“毒品”仅一线之隔。通过真实案例警示处方药脱离监管、随意使用的巨大成瘾风险,呼吁严格遵医嘱用药。

共鸣回响:从认知到行动的深刻触动。互动环节,多位参与者动情分享感悟:一位居民坦言:“以前总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看清它们就藏在‘电子烟’、‘提神药’这些日常东西里!讲座教的识别方法太实用了,回去就要告诉家人提高警惕。”社区干部感言:“民警讲的真实案例触目惊心,特别是精麻药品滥用,很多老人、慢性病患者家庭都可能忽视。我们社区网格员必须加强日常走访中的科普提醒。”居民发言:“原来‘好奇尝鲜’的代价如此沉重!新型毒品伪装术防不胜防,今天的知识就是最好的‘防护盾’。”
活动临近尾声,“青晨康复驿站”同伴的手语表演《搀扶》,一方面展示了他们康复的新形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成功戒毒康复需要有社会的搀扶与助力,他们的表演获得了大家肯定的掌声。此次活动成功将专业戒毒力量与社区基层网络紧密联结,为后续开展常态化家庭帮扶、精准化社区宣教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