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青少年群体的禁毒“免疫力”及安全“防护盾”,5月上海自强宝山吴淞禁毒社工点联合高境强制隔离所民警、宝山交警支队交警进入辖区4所中小学先后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创新宣教形式,为青少年筑牢安全双防线。
5月16日,在吴淞初级中学,禁毒社工聚焦青少年易受诱惑的特点,揭露“奶茶粉”“毒邮票”等新型毒品的伪装手段,及“大麻二酚、丁烷”等成瘾性替代物质,这些常混入电子烟、溶剂伪装,来迷惑大众,过量使用会毒害神经,危及生命。接着交警则以学生闯红灯、未戴头盔等真实事故案例,结合视频与数据,直观展现交通违规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5月19日,在和衷小学,高境所戒毒民警结合一线工作经验,揭露毒品“花样儿”新陷阱。民警列举,不法分子将管制麻精药品甲喹酮和新喘咳宁混合,制成俗称“忽悠悠”的毒品。这类毒品常伪装成普通药片,甚至混入饮料、零食中,极具迷惑性。禁毒社工提醒学生,看似无害的“小药片”,实则是侵蚀健康的“糖衣炮弹”,务必擦亮双眼,远离可疑物品。
5月22日,在泗东小学,禁毒社工、高境所戒毒民警及青少年志愿者开设《未成年人保护法》小课堂。民警结合案例,讲解不法分子诱骗青少年吸毒的惯用手段;社工对照保护法条例,指导学生明确自身权利,遇到可疑“零食”“饮料”坚决拒绝,发现异常及时向家长、老师求助。通过法条解读与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筑牢拒毒防线。
5月26日,在永清路小学,社工系统解析三代毒品演变:从传统鸦片到合成毒品,再到”电子烟”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点明毒品伪装性与危害升级趋势。此外社工介绍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禁毒形象大使,儿童节前喊话青少年:“在青春的赛道上,用自律守住每一寸底线。坚决对毒品说‘不’!”以此激励学生以榜样为力量,远离毒品!
此次系列宣传活动宣传成效显著,共发放宣传册700份,受众师生700与人。通过讲解三代毒品演变、剖析伪装手段、结合榜样力量,同时联动交警剖析交通事故案例,有效提升了学生识毒防毒与交通安全意识。后续,吴淞禁毒社工点将持续深化校园安全教育,开展常态化宣讲,创新互动形式,强化多方联动,共同织密青少年安全防护网,守护健康成长之路。
宝山工作站 韩晶晶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