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学家,作品曾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其出品的小说《女心理师》、《红处方》等改编成多部影视作品。其中《红处方》是毕淑敏在1997年出品的一本讲述关于禁毒的小说。小说主人公沈若鱼为收集写作材料,隐姓埋名以特殊病人的身份到好友简方宁的戒毒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在此之前她对毒品的了解知之甚少,到戒毒医院“卧底”后,让她从医生、病人、病人家属、工作人员口中逐渐了解到毒品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古今中外各国又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戒除毒瘾;并亲眼见到受到毒品摧残的被实验动物的惨状;甚至最终还要面对自己的好友——被吸毒者坑害而染上毒瘾的戒毒医院的院长简方宁毅然决然地给自己开了一张“红处方”……
读完小说后,我感觉到了一份压抑和沉重,不得不说,毕淑敏作为一名曾经的内科主治医师,在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有其独到之处。据说,这是作者深入戒毒医院调研考察许久,才获得了那些真实、珍贵的第一手素材,我不由得对作者的专业精神心生敬意。书中描述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里面的人物之特殊,故事之离奇,教训之深刻,都让读者们久久回味。
毒品摧人心智,毁人躯体,却能从中牟取暴利,毒贩们深知这点,绝不会让自己受到毒品的控制,这也正是毒品蔓延的可怕之处。青年才俊支远因为深爱吸毒者庄羽,认为自己能有足够的毅力去抵抗毒品,也尝试起了吸毒,而最终夫妻双双去戒毒医院戒毒……庄羽复吸毒品后,又设计让戒毒医院院长简方宁染上了毒瘾……简方宁有着冰清玉洁的灵魂,自忖陷溺毒品而又无法戒除,不愿苟活于世,便以自杀的方式去殉神圣的事业,并将未竟之事业托付给了挚友沈若鱼来代替自己去完成……这悲壮的一系列操作让人陷入无限深思,既为简方宁的选择感到万分可惜,又对毒品之危害感到无限恐惧,几乎染上毒瘾就如同深陷地狱之中,无法逃出生天。
自己从事禁毒工作也快十年了,既能够理解禁毒宣传上所需要的硬性口吻——千万不要尝试第一口,不要有好奇心,更要有敬畏心,不要重蹈剧中人物支远的覆辙;但是又坚决不鼓励用自杀自残的方式来和毒瘾拗断,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虽毒难戒,但毒能戒,在我们身边凤凰涅槃的奇迹,年年都在上演……我们老百姓既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但可以“不远离戒毒的人”,相信科学、用对方法、告别毒瘾、指日可待。
自强虹口江湾镇社工点 潘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