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毒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心理学理论的实践转化与应用效能始终是专业服务提升的重要支撑。其中,安泰效应所揭示的”个体与支持系统的联结关系直接影响其心理韧性与行为改变能力”的核心机制,与吸毒人员社会功能重建需求呈现高度契合。吸毒成瘾群体在物质依赖形成过程中,往往伴随家庭支持断裂、社会网络瓦解及自我认同崩塌等多重困境,其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恰似脱离大地滋养的”安泰”,因丧失外部支持系统与内在精神依托而陷入复吸循环的困境。这一理论视角不仅为剖析吸毒人员行为困境提供了学理依据,更为禁毒帮教服务构建”外在支持网络重建-内在动力激活”的实务路径指明了方向。
一、安泰效应与禁毒帮教服务的契合性认知
初次接触安泰效应时,我便意识到其与禁毒帮教工作的内在联系。吸毒人员在成瘾过程中,逐渐切断了与家庭、社会的正常联系,失去了原本的支持系统,就像脱离大地的安泰,丧失了获取力量的源泉。他们陷入自我封闭与否定,在戒毒与复吸的循环中挣扎。这让我明白,帮助吸毒人员重建与外部支持系统的联结,激发其内在动力,是禁毒帮教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实践中对安泰效应的运用与成效
在具体的帮教服务中,我始终将安泰效应的理念贯穿其中。面对服务对象王某,初次见面时他眼神躲闪,对社工充满戒备与不信任。我深知,建立安全信任的专业关系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前提。为此,我摒弃传统说教式的沟通模式,通过耐心倾听他的成长经历、生活琐事等非敏感话题,逐步拉近与他的距离。在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中,王某逐渐放下心理防备,主动向我倾诉吸毒给他带来的身心痛苦与悔恨,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成为他行为改变的初始动力,也让我切实体会到为吸毒人员构建“心理大地”的重要性。
家庭作为吸毒人员重要的情感依托,其修复至关重要。服务对象李某因长期吸毒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其彻底失望,妻子已提出离婚诉求。我及时介入其家庭系统,组织家庭会议,引导家庭成员坦诚交流彼此的感受与期望。在家庭会议中,李某含泪向家人道歉,父母也表达了对他的爱与期望,妻子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看到家庭关系逐渐缓和,李某戒毒的决心也更加坚定。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修复家庭关系,激活“家庭大地”,能为吸毒人员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与戒毒动力。
帮助吸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同样至关重要。对于戒毒成功的张某,我积极链接社区资源,为他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并协助他找到工作。当张某在工作中获得同事认可,重新建立社交圈子时,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让我坚信,拓展社会支持网络,搭建“社会大地”,能够让吸毒人员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身价值,巩固戒毒成果。
此外,在帮教过程中,我注重同步激发吸毒人员的内在成长动力。通过优势视角引导他们发现自身潜能,培养正向兴趣爱好,助力他们重新找回自信与生活目标。服务对象吴某对书法有浓厚兴趣,我鼓励他参加书法培训班,参加社区活动,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他人赞赏时,吴某展现出久违的自豪笑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这让我明白,培育“内在大地”是帮助吸毒人员实现自我成长与可持续改变的核心力量。
三、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与不足
在运用安泰效应开展帮教服务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问题与专业挑战。一方面,部分吸毒人员家庭关系已出现不可逆破裂,系统修复难度极大,需要社工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长期干预。同时,社会层面对吸毒人员的偏见依然存在,在链接社会资源、帮助吸毒人员融入社会时,时常会遇到隐形排斥与显性阻碍。另一方面,在吸毒人员内在动力激发层面,如何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成长背景制定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专业方法的精准性与干预成效的可持续性也有待提升。
四、未来工作展望
基于对安泰效应的实践与反思,在未来的禁毒帮教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对这一理论的专业理解与实物运用。一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建设,系统学习家庭治疗,动机访谈等专业方法,增强家庭关系修复的实效性;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倡导工作,消除社会对吸毒人员的歧视,为他们营造更包容的社会环境;三是加强对吸毒人员个体差异化的研究,制定精准化帮教方案,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改变动力,帮助每一位吸毒人员重新扎根于家庭、社会与自我,实现真正的戒毒与重生,让安泰效应在禁毒帮教服务中发挥更深远的专业效能。
宝山工作站 支雯倩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