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社工的日常,更像是一场与自己的博弈。每日面对的,是毒品带来的阴霾,是成瘾者内心的挣扎,是家属眼中的期盼与焦虑。这个身份,让我深刻明白,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去对抗毒品本身,而是如何在这过程中,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
初涉这一领域时,总带着一股 “拯救世界” 的热忱,渴望用最快的速度看到成效,让每一个服务对象都能立刻摆脱毒品的控制。给社区康复的老袁制定帮教计划时,我把时间表排得密不透风,从晨练到夜读项项不落,他扫了一眼就扔在桌上:“你这是要给我当保姆?” 遇到的第一个拒绝帮教的小王,甚至直接把我递过去的资料扔进了垃圾桶。现实往往给人泼上一盆冷水,复吸、抗拒、反复的情绪波动,成了工作中的常态。这时我才懂得,急于求成是工作中的大忌,就像培育一株濒临枯萎的植物,不是猛浇水、强施肥就能让它立刻焕发生机,需要的是耐心等待,是循序渐进的呵护。
在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克制是重要的修行。有次跟小郑约了去医院唾检,他迟到了一个多小时,还带着一身酒气,我刚要开口指责,就见他蹲在地上抓头发:“我妈今天住院了,我实在没心思……” 面对他们的不体谅乃至恶语伤人,最初的愤怒与委屈在所难免。但渐渐发现,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沟通的大门紧闭。此时,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心态去倾听,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痛苦与无助,反而能搭建起信任的桥梁。这种克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成熟的处事方式,是内心强大的体现。
耐心,是在无数个看似毫无进展的日子里沉淀下来的感悟。戒毒是一场漫长的战役,服务对象的每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次退步也可能在瞬间发生。曾陪戒毒后因找不到工作而消沉的老陈跑遍了周边的招聘会,也陪戒毒后与家人关系紧张的小丽参加了数次家庭调解。不能因为一时的停滞就失去信心,也不能因为短暂的成功就掉以轻心。耐心地陪伴他们走过每一个艰难的时刻,耐心地等待他们内心的转变,这种等待,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让自己学会不浮躁,不焦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帮教过程中的起起落落。
信任的建立,是工作中最珍贵的收获,也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感悟。从最初的戒备、排斥,到后来的敞开心扉、主动沟通,这个过程往往漫长而曲折。老张总把 “你们就是来监视我的” 挂在嘴边,直到疫情期间,社工为其每天送美沙酮上门,几天后他会递过一瓶矿泉水。这让我懂得,信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真诚去浇灌,用时间去培育。当服务对象愿意向你倾诉内心的痛苦,愿意接受你的建议时,那种被信任的感觉,会让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也让我更加坚信,真诚的力量足以跨越一切隔阂。
禁毒社工这个身份,更让我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曾经会因为服务对象的复吸而自我怀疑,会因为工作的压力而身心俱疲。但现在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不必苛求自己做到完美。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接纳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肯定自己的努力,这种自我和解,让我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也让我在生活中变得更加从容。
在禁毒一线这场没有终点的修行里,每一次与服务对象的接触都是观照内心的镜子,每一次直面挑战都是锤炼心性的熔炉。我们对抗的从来不是单一的毒品,而是自己心中的急躁、偏执与怯懦;我们守护的也不只是他人的重生,更是自己灵魂的成长。当克制成为本能,耐心化作底气,接纳沉淀为智慧,便真正读懂了这场修行的深意 —— 在禁毒的战场上,最终能战胜阴霾的,永远是那个在磨砺中愈发澄明强大的自己。
宝山工作站 黄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