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题中,学者用 “专”“转”“传” 概括当下三类文章,看似是对文字传播的探讨,实则暗含着深刻的实践智慧。在禁毒帮教工作中,这三个字同样是打开服务对象的心门、助力他们回归社会的关键密码。作为一名禁毒社工,我在帮助阿汤戒毒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 “专”“转”“传” 的力量与价值。
初次见到阿汤时,他完全没有了资料里那个阳光帅气的创业者模样。曾经充满活力的双眼布满血丝,身形消瘦,蜷缩在戒毒康复室的椅子上,像一只受伤又警惕的困兽。阿汤原本经营着一家小饭店,生意红火,生活充实。然而,一次朋友聚会中,他误信了 “新型毒品能缓解压力、舒畅心情” 的谎言,从此坠入了毒品的深渊。饭店倒闭,家人失望,他自己也在毒瘾的折磨中逐渐迷失。
面对阿汤的困境,我深知专业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根基。“专” 意味着深入研究与精准分析。我翻阅大量关于毒品成瘾机制、戒毒康复治疗的专业文献,结合社会学理论与认知行为理论,对阿汤的情况进行剖析。从社会学理论角度看,阿汤因受不良社交圈影响,错误地学习到吸毒的行为;而认知行为理论则表明,他对毒品的错误认知,导致其形成了依赖毒品的行为模式。基于这些专业理论,我为阿汤量身定制了包含生理脱毒、心理干预、社交圈重建在内的详细帮教方案。每一个步骤的设计,都凝聚着专业知识的力量,为后续的帮教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但专业的理论与方案对于阿汤来说过于晦涩难懂。为了让他更好地理解并配合,“转” 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将复杂的成瘾机制转化为生动的比喻,告诉阿汤:“毒品就像一种恶意病毒,入侵你的大脑系统,控制你的思维和行为,让你逐渐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权。” 同时,把专业的心理干预方法改编成简单的日常练习,例如情绪波动时的 “深呼吸五步法”。我还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卡片,在每次见面时和他分享。慢慢地,阿汤开始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和我交流感受,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为了进一步坚定阿汤的戒毒决心,我利用社交媒体,每天为他推送那些被广泛转发的通俗禁毒文章和戒毒成功案例。这些 “转” 文以真实、温暖的故事,激励着阿汤。当看到和他有相似经历的人成功摆脱毒瘾、重获新生时,阿汤眼中闪烁着光芒,他说:“原来我也可以做到,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随着阿汤的情况逐渐好转,我意识到,是时候实现 “传” 的目标了。恰逢社区计划开展大型禁毒宣传活动,我找到阿汤,对他说:“阿汤,你现在的改变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你的经历可以给那些还在迷茫中的人带来希望,要不要站出来,把你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起初,阿汤十分抗拒,他害怕过去的经历被熟人知晓,担心遭到异样的眼光。我耐心地开导他:“你的勇敢分享,可能会拯救一个正在悬崖边徘徊的灵魂,这份意义远比那些担忧更重要。”
在我的鼓励下,阿汤开始认真准备分享内容。活动当天,阿汤和我来到了居委会,阳光洒在他略显紧张但坚定的脸上。他缓缓开口:“曾经,我以为毒品能给我带来解脱,却没想到它是噩梦的开始……” 台下的居民们静静聆听,不少人眼中泛起泪花。这次分享后,阿汤变得更加自信,他主动参与到更多社区禁毒宣传活动中,走进学校,为学生们讲述毒品的危害;加入戒毒互助小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其他戒毒人员。在一次青少年禁毒讲座结束后,一个孩子跑过来对阿汤说:“叔叔,我以后一定远离毒品,我也要像你一样勇敢!” 那一刻,我知道,阿汤不仅拯救了自己,还成为了照亮他人的一束光。
从 “专” 的专业分析与方案制定,到 “转” 的知识转化与通俗传播,再到 “传” 的影响力扩散与精神传递,在帮助阿汤戒毒的过程中,这三个字贯穿始终。作为禁毒社工,我们正是用 “专” 筑牢根基,以 “转” 搭建桥梁,借 “传” 实现价值,帮助一个又一个像阿汤这样的人走出黑暗,重获新生。未来,我也将继续紧握 “专”“转”“传” 这三把钥匙,在禁毒帮教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构建无毒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宝山工作站 杨永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