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度,通过参加时怡雯老师关于“任务中心模式”的授课,我对社会工作中的这一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任务中心模式强调服务对象自身对问题的认知与界定,这让我明白,社会工作者并非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协助者和引导者。只有当服务对象他们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有意愿去解决时,才能真正采取行动。这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理念,让我意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主观臆断服务对象的需求,而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引导他们自主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在对“人”的假设中,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人是健康的、有能力的,只是在面对压力时,能力暂时受限。这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潜力,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挖掘和发挥这种潜力。
在个案工作的原则与流程方面,任务中心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服务对象建立合作关系是基础,只有通过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让服务对象认定改变对他们是有利的和可行的。同时,协助服务对象自觉和自决,清楚定义问题并采取行动解决,构建简单且有系统结构的问题解决行动,这些原则都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在目标设定上,强调目标必须是服务对象想要达成的期待,要应用正向的词语叙述,并注重成长。这让我明白,目标的设定不能是社会工作者的主观臆断,而要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望,同时要注重引导服务对象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任务中心模式的长处在于它的目标明确、行动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具体问题。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可能无法深入解决服务对象的深层次问题。但这种局限性也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在服务过程中,专业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信任是核心,接纳是关键的行为表现。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才能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任务中心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同时也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