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剧《蛮好的人生》中,女主角胡曼黎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人生的低谷中奋起直追,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与社工帮教所接触的服务对象张某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把烂牌打成王炸”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
曾经,服务对象张某深陷毒瘾无法自拔,他的生活如同一张张糟糕的底牌,被命运无情地击打得支离破碎。家庭方面,他与妻子长期分居,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对父母也未能尽到孝道,整个家庭关系紧张而脆弱。职业发展上更是陷入了绝境,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和动力,生活陷入恶性循环,这一切仿佛是胡曼黎遭遇职场打击和婚姻危机时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社工的专业引导和持续帮助下,服务对象张某逐渐燃起了改变自我的强烈愿望。在整个帮教过程中,他展现出与胡曼黎相似的精神品质:拒绝沉溺于自怨自艾,而是选择直面现实问题;避免无谓的情绪内耗,集中精力寻求实际解决方案。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成为他重获新生的关键动力。张某主动配合戒毒治疗计划,认真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在社工的悉心辅导下逐步摆脱毒品依赖。社工不仅为他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建立起改变现状的坚定信念。通过定期面谈、资源链接,社工为张某量身定制了系统的康复方案,使他能够循序渐进地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网络。
职业重建成为服务对象张某蜕变的重要里程碑。在社工的就业指导和鼓励下,他选择了房屋销售这一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从零起步。他就像胡曼黎一样,善于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全心投入业务培训,主动积极地拓展人脉资源,细心周到地维护客户关系。这种“榨干每一分资源”的敬业精神,经过其不断的努力,使其成长为销售冠军,成功重塑了职业价值。
在社工的家庭关系修复指导下,服务对象张某的家庭关系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工首先通过家庭访谈深入了解矛盾根源,帮助双方建立有效沟通渠道。针对夫妻关系,指导他们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逐步化解积怨。在亲子关系方面,教授服务对象张某科学的教养方式,重建亲子信任。对于父母矛盾,社工协调、促进三代人相互理解。这些系统性的干预措施使服务对象张某家庭关系得到全面改善,夫妻重拾恩爱,亲子互动增多,父母隔阂消融,整个家庭重新焕发生机。
服务对象张某的故事证明,即使处于最黑暗的时刻,只要坚定改变的决心,鼓足行动的勇气,人生就有可能重新洗牌,焕发全新的光彩。他的经历与《蛮好的人生》所传递的核心价值高度一致: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经历了多少挫折,而在于如何面对并超越这些挫折。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正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的完美体现。
通过服务对象张某的蜕变,也让社工认识到作为社会工作者不仅是问题的解决者,更是潜能的激发者。当服务对象内在的力量被唤醒,他们就能够像胡曼黎那样,在人生的低谷中找到向上的力量,最终实现自我救赎,顺利融入社会。
宝山工作站 金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