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有”常胜将军”之称。战争年代,苏中一带曾流行民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曾有人问他,指挥打仗如何做到常胜不败?粟裕回答道:”想不吃败仗,就得竖起耳朵,听各级指挥员的意见。”故事耐人寻味,哲理显而易见。纵观古今,大凡有所作为的贤人志士,无不具有善听真话的优秀品质。在社会工作领域,善于倾听同样是一名优秀社会工作者所必备的一门核心技能。
然而在社会工作的工具箱中,倾听却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技能。它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专业智慧。真正的倾听不是被动的听,而是一种积极的互动,一种无声的治愈力量。
还记得好几年前,有一名叫阿龙的社区戒毒服务对象从外区转介到了我这儿,对方转介的社工告诉我阿龙是一名离了婚的退休人员,孤身一人,身有残疾,还因为赌球欠了一屁股的债,被债主告上法庭后连发放退休工资的银行卡也被冻结了,生活十分窘迫。末了加了一句“这个对象不太好弄”。
既然接手了,再不好弄也得硬着头皮上。果然第一次上门我就切身感受了一回阿龙所给的下马威。敲开门后一听说是社工,还没等我开口说什么呢,阿龙就先甩出了他的条件:“要我配合你们工作可以,先帮我把银行卡解绑”,说完就“砰”的一声关上了大门。
之后在社区民警的介入下,阿龙勉强同意了配合完成唾液检测与毛发抽检,于是每次便趁着唾液检测时有限的一点时间我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了解阿龙的状况,起初阿龙也是不愿多说,即使愿意做些交谈也多是满腹的牢骚,有对社会不公的抱怨,有对自身时运不济的抱怨,也有对前妻怎么怎么不好的抱怨,却独独缺了对自身的反思,面对这些发泄情绪似的抱怨我在倾听的同时也不时的会附和一二,感受到我是认真的在听他说,阿龙对待社工的态度也在开始慢慢的有所转变,不再那么抵触抗拒了。信任的大门也就此慢慢敞开,这为后续社工与阿龙之间建立起牢固的专业关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再后来阿龙身上有了许多积极的转变,到给阿龙结案时无论是他的现实表现情况还是其社会适应及生存状态都有了一定的改善,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始于最初时能成功的“破冰”,而“破冰”的关键正是社工能善于使用“倾听”这一重要的技能。
倾听是一门需要不断磨炼的技能,它要求我们放下先入为主的判断,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对象的故事中。在与服务对象接触面谈时,专业的社工不会急于打断或给出建议,而是通过眼神、表情和适时的回应,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这种倾听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有效的倾听需要技巧的支撑。开放式提问、澄清、总结等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表达自己。但技巧不是目的,而是建立信任关系的桥梁。在接触过程中,当社工通过恰当的反馈让各方都感受到被理解时,沟通的僵局往往就会打开。这种改变不是来自说教,而是源于倾听带来的理解。
倾听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创造改变的空间。当一个人被真正倾听时,他就能更好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开展个案辅导过程中,服务对象往往会因为被倾听而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危机干预中,一个绝望的人可能会因为被倾听而重新看到希望。这种改变虽然微妙,却往往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磨练倾听的能力。它不仅是收集信息的工具,更是传递关怀的媒介。在这个充满噪音的世界里,专业的倾听就像一盏明灯,能够照亮服务对象内心的角落,帮助他们找到前行的力量。这种看似简单的技能,正是社会工作最珍贵的艺术。
宝山工作站 陈昌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