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使得信息更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人在社工的帮教过程中,常常表达出一种深切的忧虑——他们害怕被时代所抛弃,担心自己会掉队。这种心理现象,具体体现在他们感到与社会脱节,仿佛自己已经被社会边缘化,面临着被抛弃的危机。
一、被时代抛弃的忧虑:心理现象的产生
服务对象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担心被时代抛弃的心理,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长期药物滥用导致的身体和经济问题,是众多原因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服务对象药物成瘾,身体状况日渐虚弱,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同时,药物滥用也往往伴随着经济上的困境,使得他们无法承担社交活动的费用,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与社会的脱节。
小李(化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因长期药物成瘾,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经济状况也变得捉襟见肘。失业的打击更是让他雪上加霜,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他害怕与人交流,担心被嘲笑或拒绝,逐渐封闭了自己,与社会渐行渐远。
这种长期的封闭状态,使得服务对象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知之甚少,对新的科技、文化、生活方式等感到陌生甚至恐惧。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快速旋转的陀螺之中,却找不到抓住它的方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时代的距离越来越远。
二、社工的帮教措施:重拾信心的桥梁
担心掉队并不意味着必然会被时代抛弃。事实上,只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动,每个人都有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他人。在社工的帮教过程中,正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融入社会。
(一)深入交流沟通
深入交流沟通是社工帮教的重要一环。通过耐心的倾听和真诚的对话,社工能够了解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挣扎。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不仅提供了心理疏导和鼓励,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交流沟通,引导服务对象逐步打开心扉,愿意与外界建立联系。
对于小李来说,社工的耐心倾听和真诚对话,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关怀。他开始愿意与社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逐渐打开了心扉。社工通过心理疏导和鼓励,帮助他树立了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
(二)组织小组、沙龙活动
除了深入交流沟通外,社工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社交沟通平台,如小组、沙龙活动等,以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害怕跟不上社交潮流、融入不了社会的心理。这些聚会通常规模较小,氛围轻松愉悦,旨在让服务对象在轻松的环境中与人交流、分享经验、建立友谊。
通过参与小组、沙龙活动,小李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互助精神让小李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温暖,更加坚定了重新融入社会的决心,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增强了自信。
(三)引导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
社工还引导服务对象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通过帮助他人来重新建立自信。对于小李来说,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他害怕在志愿者活动中与他人交流,担心被拒绝或嘲笑。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社工提前组织模拟交流活动,让小李在熟悉的环境中练习沟通技巧。同时,在实际活动中,社工安排性格开朗的志愿者陪伴小李,给予他支持和鼓励。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小李逐渐找回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克服了心理障碍,重新融入了社会。
三、后续跟进:巩固成果的关键
对于服务对象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融入社会后的后续跟进情况,社工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定期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这种分享和交流不仅有助于巩固成果,还能够让服务对象在总结与分享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结语
服务对象在社工帮教过程中产生的担心被时代抛弃、害怕掉队的心理现象,是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导致的。然而,通过社工的耐心引导和帮助,服务对象完全有可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重新融入社会。
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担心掉队并不等于必然会被时代抛弃;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就有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超越他人。正如小李一样,他通过参与小组、沙龙、社区志愿者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融入了社会。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害怕掉队!因为在这个充满机遇和可能性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有机会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挑战、拥抱变化吧!不要害怕掉队!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宝山工作站 张丽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