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中这句箴言始终铭刻在我的工作手册扉页。当我第一次见到小张时,他蜷缩在出租屋的角落里,窗帘紧闭的房间像被阳光遗忘的茧房。这个曾带领三十人销售团队的主管,此刻正被海洛因的阴影笼罩,手臂上的针孔如同无声的控诉,记录着从云端跌落深渊的轨迹。
初次走访的记忆格外清晰。我站在铁门前,隔着门板听见玻璃瓶碎裂的脆响。”滚!我不需要你们假惺惺的关心!”沙哑的嘶吼穿透门缝。小张的母亲打开里面的木门,隔着铁门,我与小张对视的瞬间,我望见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像是困兽最后的倔强。三次闭门羹后,我隔着铁门对他喊道:“听说您曾用三个月让团队业绩翻三倍,这样的能力不该被埋没。”这句话成为叩开铁门的钥匙。
第四次登门时,原先紧闭的铁门虚掩着。客厅茶几上散落着泛黄的业绩奖状,相框里西装革履的青年与眼前胡子拉碴的男人形成残酷的对照。我避开敏感话题,转而聊起他引以为傲的过往经历,让他给我“上上营销课”。话匣子也在我的虚心请教下慢慢打开,特别是当他说到如何用”买赠策略”攻克连锁超市时,眼里突然闪过星火般的光亮。“这些经验放在现在依然有价值”,我顺势将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培训手册放在茶几上。那天离开时,防盗门终于完整地打开。
随后的三个月,我化身摆渡人。每周两次的会面中,我们系统梳理他的职业优势:敏锐的市场洞察、出色的客户沟通能力、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当他拿到戒断报告时,我带着他重走曾经的”战场”——那些他打下江山的商超。在永辉超市的廊柱前,他突然驻足:”社工老师,你知道我签下第一个百万订单就是在这里吗?”夕阳给他的侧脸镀上金边,某种沉睡的东西仿佛正在苏醒。
转机出现在立秋那天。社区旁边的永辉超市经过升级改造重新开张,门口贴满了招聘广告。我把小张带到招聘栏这里,看到招聘推销员的信息后,小张的内心跃跃欲试,但又害怕自己的过往经历会被别人看不起。社工了解他的担忧,鼓励他勇敢踏出第一步,坦诚面对,坦然接受。小张也的确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求职简历递给了超市负责人,负责人在看过小张职场档案后,同意给个面试机会。面试前夕,我们反复模拟场景,当他说出“我比任何人都懂得第二次机会的分量”时,我知道,小张的内心已经觉醒,即使这次的求职不顺利,他也不会轻易放弃,等待下一个时机。所幸,小张最后还是被超市录用了,虽然岗位只是一个最基层的销售人员,但是我相信,凭借他的能力,被大家认可只是时间问题。三个月后,小张告诉社工,他负责的进口食品专区业绩提升40%,被公司升职为“见习主管”。他自豪的说到:“谢谢你,社工老师,是你让我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也帮我找到了走下去的道路,虽然这条路现在还有点窄,但是这不是终点,而是我人生的重启键。”
年终回访时,小张送给我一本《平凡的世界》,扉页写着:“感谢您让我读懂田福军那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此刻我忽然懂得,《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的真谛——每个坠落的身影都值得被托举,因为破茧成蝶的微响,正是生命最美的回音。
站在超市生鲜区的灯光下,望着正耐心向老人介绍有机蔬菜的小张,想起《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顿悟:人性的光辉从不在完美无瑕,而在跌倒后扬起的尘埃里依然闪耀。这片货架林立的方寸之地,何尝不是属于他的救赎圣殿?当称重台前的顾客唤他”张主管”时,我看见的不仅是职业身份的重建,更是一个灵魂的浴火重生。
宝山工作站 谭颖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