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按摩师”这个称呼,不仅是对禁毒社工职业特性的精准描绘,更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在禁毒社工的工作中,他们面对的往往是那些在毒品泥潭中挣扎、心灵深受创伤的个体。这些个体或因无知、或因好奇、或因生活的重压而误入歧途,他们的心灵如同被毒瘾侵蚀的土地,荒芜而亟待滋养。

一、初遇:迷雾中的相遇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春日午后,我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第一次见到阿涛。他低垂着头,眼神空洞,仿佛整个世界都已失去了色彩。我知道,这样的眼神背后,隐藏着无尽的痛苦与挣扎。阿涛因好奇而误入毒品的泥潭,曾经的阳光少年如今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你好,我是杨老师,是这里的禁毒社工。我很愿意帮助你找回失去的生活。”我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试图在这冰冷的空气中注入一丝温暖。

阿涛抬头,目光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似乎是在做最后的挣扎,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

二、倾听:理解的第一步

我知道,要帮助阿涛走出阴霾,首先得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于是,我开始了耐心的倾听。从阿涛的童年经历到青春期的叛逆,再到如何一步步走进毒品的深渊,我都耐心聆听,没有打断,没有评判,只有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你知道吗?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所有人都对我失望。”阿涛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责和绝望。

“但在我看来,你一直在努力,哪怕是在错误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和改正。”我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阿涛的心田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三、认知重建:理性情绪的培养

随着谈话的深入,我发现阿涛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自我的否定和对外界的恐惧。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未来,生活只是无尽的痛苦和重复。为了帮助他重建自信,我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识别并改变那些消极的思维模式。

“阿涛,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些想法其实只是情绪的反应,而不是事实本身?”我问道。

阿涛摇了摇头,显得有些困惑。

“比如,你觉得所有人都对你失望,但实际上,你的家人、朋友,还有我,都一直在你身边,期待着你的改变。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吸过毒,而在于你是否有勇气面对过去,迎接未来。”我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穿透了阿涛心中的迷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帮助阿涛学会识别并质疑自己的消极思维,逐渐建立起理性的情绪认知。每当阿涛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时,我都会及时介入,引导他用更积极、更现实的视角看待问题。

四、情感支持:心灵的按摩

除了认知重建,我还非常注重给予阿涛情感上的支持。我知道,对于一个曾经迷失方向的人来说,情感的温暖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每当阿涛感到孤独或沮丧时,我都会耐心地陪伴在他身边,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鼓励和支持。我还会定期组织一些社区活动,让阿涛与其他康复者交流心得,分享彼此的故事,从而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在一次社区活动中,阿涛鼓起勇气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曾经以为,我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在这里,我遇到了我和其他康复者。他们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明白了,无论过去多么黑暗,都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分享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力量。

五、回归社会:重建生活的桥梁

随着心理辅导的深入,阿涛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不再逃避过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寻求改变。在我的帮助下,他开始参加职业培训,学习新的技能,备考专业证书,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同时,我还积极与社区、企业等各方联系,为阿涛争取到了工作的机会。当我看到阿涛穿着整洁的职业装,自信地面对着我,我知道,这个曾经迷失方向的青年,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六、尾声:心灵的重生

如今,阿涛已经彻底告别了毒品,成为了一名敬业的导游。他的生活重新充满了色彩和希望。每当他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他都会感激地提起我——那位心灵深处的按摩师。

“是你让我懂得了,生活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和陪伴我们的人。”阿涛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和释然。

而我,也始终坚守在禁毒社工的岗位上,用我的智慧和爱心,为更多像阿涛一样迷失方向的人点亮希望之灯。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禁毒社工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是服务对象的引导者,更是他们心灵的按摩师。他们用耐心、智慧和爱心,帮助服务对象重建自信、理性认知和情感支持,让服务对象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和希望。正是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社工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美好!

宝山工作站 杨永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