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我们成功的敌人,是我们生命的绞索,似阴影般地遮蔽了阳光与鲜花,也遮住了我们的心灵。它使我们变得胆怯、懦弱,经不起生活的风吹雨打。

服务对象小施,出生于86年,在被处社区戒毒后,就开始整天郁郁寡欢,家人对他的评价是:长这么大了,一事无成,现在还变成了害群之马。在面对这些负面评价的时候,小施默默地接受了,并且认为自己的确就是如此不堪。

在社工与服务对象小施的接触过程中,社工发现了服务对象的自卑,并且这种自卑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平时生活中不敢表达自我,也不愿意融入社会,认为没有人能接受这样的他,所以他根本找不到工作。

运用“故事”的力量直击痛点

在一次与小施的访谈中,社工给小施讲述了一个故事。妈妈带儿子去动物园看大象。大象栓在矮矮的木桩子上,儿子的脑子里就产生了疑问:“妈妈,这么大的象,一定很有力气,可是它为什么不挣断这细细的链子逃跑呢?”妈妈告诉儿子:“这头象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还很小,当时就被拴在这小木桩上。它当时很想挣断链子跑掉,可是由于当时力气太小,每次都失败,于是就失去了挣脱链子的信心。它一天天长大,但自己却不知道现在自己有很大的力量,用力挣一下就能逃脱。它不敢这样想,当然也就不会这样去做,因而只好永远被锁在这里。”

就是这个简短的故事,成为了社工引导服务对象小施直面问题的焦点。社工讲完这个故事后,让服务对象用自己的视角来讲述一下自己在故事中看到了什么?服务对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默,最后还是说了:“大象对自己能力是低估的,而且它安于现状,不愿意改变。”社工对服务对象小施的分析表示非常认可,并且做了引导:“在大象还小的时候,经历了失败后导致其过度的自我否定而产生了一种自惭形秽的情绪,这跟人一样,也是一种自尊的体现,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运用“任务中心模式”以痛治痛

当我们找到痛点之后需要去改变的过程就好比破茧重生,我们只能以痛治痛。在面对服务对象小施的自我认同感低的自卑情绪面前,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让其重建自我认知,随后通过一些具体的训练来提高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

训练计划:

第一个月

  • 每周对自己有一个定义,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每周进行记录。
  • 每天对着镜子说三遍:“我很棒!我可以!”
  • 每天记录一个自己的优点,或者是感觉自己做得好的事。

第二个月

  • 总结第一个月的成效与不足。
  • 每天对着镜子说三遍:“我很棒!我可以!”
  • 在家与家人的沟通中,做到敢表达自我。
  • 月底的时候,对自己有一个定义,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5、每天记录一个自己的优点,或者是感觉自己做得好的事。

第三个月

  • 总结第二个月的成效与不足。
  • 每天对着镜子说三遍:“我很棒!我可以!”
  • 开始找工作计划,每周必须进行一次面试,无论成功与失败,必须做这件事情。
  • 月底的时候,对自己有一个定义,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每天记录一个自己的优点,或者是感觉自己做得好的事。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过程中服务对象小施从抗拒到接受,最后认真完成。整个过程他给社工的反馈是:一开始对着镜子说话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傻子,到后来强迫自己认真去说的时候,发现给自己的自我暗示是强有力的,感觉自己一天更比一天优秀。在总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时候,一开始看到的都是缺点,渐渐地通过记录的优点之后发现自己还是有优势的,才开始对自己慢慢有了自信。当有了自信之后,感觉自己说话都大声一些了,也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现在家人对他的评价都有了变化,他们不再给他贴上“一事无成”的标签。虽然服务对象小施并没有在三个月内顺利找到工作,但是他一直坚持不懈地按照训练计划继续保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正是这种不断的改变让他重拾了自信。现在服务对象小施已经社区戒毒结束,他在此期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能做到良好的与人沟通,他已经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自卑就像生命的绞索,最关键的是,我们一定要明白:“错了没关系。”要相信,一次次的锤炼,就会往内心引来一束束自信的光。光都照耀进来了,自卑的阴云怎么会不退散呢?

宝山工作站 张丽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