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社工在家休息的时候,冷不丁接到老杜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无比虚弱的声音:“小周啊,不好意思啊,休息天还打扰你,我有点事想跟你说说……”
电话那头的老杜告诉社工,在最近一次的检查中发现癌症指标骤然升高,医生说要增加药物治疗,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影像学、血液检查,家里经济本来就因为他常年生病的缘故变得困难,这样一来更雪上加霜,平时依靠年迈母亲的微薄退休金支撑着日复一日的治疗费用,谁知道母亲上个月也倒下了,现在在医院里手术治疗,而老杜的儿子,原本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也不幸遭遇了公司的裁员,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更是一言难尽,老杜告诉社工,毒品毁了他,就是从吸毒之后,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哪怕把毒瘾戒了,身体也没有好起来,才会把家人拖垮,更感觉自己仿佛随时都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垮,不知道如何面对往后的日子,更不知道要怎么走下去,想着一死百了算了。
社工在电话里极力劝慰老杜放开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想一想儿子的孝顺、孙子的体贴、年迈的老父母。社工知道老杜很喜欢阅读,因此等到第二天工作日便带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到了老杜的家中,社工深深共情着老杜,理解老杜的心中,如同被冬日的寒风穿透,冰冷而绝望。社工坐在了老杜的身旁,静静地倾听着他的倾诉,听他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那份耐心与专注,在很久之后老杜告诉社工那时候生活虽然很绝望,但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被理解。
社工把这本《我与地坛》送给了老杜,希望他可以翻一翻、看一看,增加生活的能量。“命运中有多少不可承受之重,我们又能如何去面对?”社工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引用了史铁生的话,仿佛是在与老杜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社工告诉老杜,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言,“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而正因为如此生活却更需要我们去珍惜、去努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社工以专业和细致的过程,为老杜家庭量身打造了一套帮扶计划。她首先帮助老杜申请了政府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部分缓解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社工积极联系老杜的儿子,向其提供社会资源,增加就业机会,鼓励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心理层面,社工定期上门探访,与老杜进行深入交流,鼓励他保持乐观的心态,重拾生活的信心。社工也会和老杜一起探讨看书心得,丰富内心世界。同时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引导老杜参与村委活动,让他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支持,逐渐走出内心的阴霾。
令人惊喜的是,一段日子后老杜主动告诉社工,很感谢社工送了他这本《我与地坛》,作者那么不幸、一生多病,经历了几十年的生病磨难,却依然可以那么乐观、不怨天尤人,写了那么好的文字留下来,从他的文字读到了感恩、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到了作者用生命热爱生活,老杜说他要向史铁生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杜的家庭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他的身体状况虽然仍需治疗,但精神状态却焕然一新。他不再沉溺于过去的痛苦与绝望中,而是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庭贡献着一份力量。社工看到这一家子为生活努力的样子,真心替他们高兴,帮助一个人也就是帮助一大家子,使得整个家庭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无论生活带给我们什么,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勇敢地追求、不断地经历和成长,相信都会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
这个案例的一开始社工一直在想要怎么更好地帮助老杜,除了情绪支持与心理辅导、链接资源与社会支持、提供信息与政策咨询、协助申请救助、持续跟进与评估,除了这些我还能做什么呢?如何能更进一步体现社工在助人自助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巧社工近期在读史铁生的书,明白了身陷困顿的灵魂救赎,使得社工习得用爱与智慧照亮服务对象的人生道路。找到服务对象的兴趣所在,并运用专业和真心让他们在逆境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与希望,懂得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在这个帮教过程中,社工更懂得了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青浦工作站白鹤社工点 周丹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