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在电影院放印电影,母亲务家,70后家中独生女,从小就爱调皮捣蛋,跟着村上的男孩子们一起疯玩,在海燕幼年的记忆里,父母一直爱吵架,鸡毛蒜皮的各种小事,吵到后来,父亲就夺门而出,父母的关系愈来愈坏,慢慢地他们就分开了。那时,海燕刚入初中,正值青春叛逆期,父亲的背叛让母女俩对之恨之入骨,母亲的悲伤更是笼罩着整个家庭。
因为不喜欢读书,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海燕初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并开始了第一次恋爱,却因为年少,情感受挫一度流连娱乐场所。花花世界,让青春美少女大开眼界,在这混沌的世界,海燕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男友,刚开始的时候男友对她百依百顺,极致关心,不仅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和爱,更是在经济上给予帮扶和赞助,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关心、被呵护和被需要的恋爱滋味,那时的海燕,以为找到了人生归宿。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男友的真面目就暴露了出来,一次她无意之间发现男友吸毒,她很茫然、心痛、无所适从,本能告诉自己要规劝男友戒毒,不能再吸毒了,但是哪有那么容易成功。一次次的劝戒,一次次的失败,让海燕内心无限灰心沮丧。最后,她居然以身试毒想告诉男友:自己可以戒给他看,怎么就不能戒除毒瘾呢?从此,初尝到了毒品的滋味后,海燕也被“毒魔”死死缠住,在白色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002年8月,海燕和男友在吸食海洛因的过程中双双被抓,在接下来连续的10年间,海燕被送入上海市女子隔离强戒所戒毒进出达5次之多。海燕染毒多年,虽然反复戒毒多次,但是对于戒毒效果,仅凭她的信念和决心根本达不到彻底戒断毒瘾的目的。反复出入强制隔离戒毒所,让她和家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与母亲同住一屋檐下,但两人关系冷冰冰,母亲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女儿。当社工初次家访时,明显感觉海燕家的家庭关系需要修复。
社工首先从海燕入手,通过一次次的谈话,一次次的帮教,双方之间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变得越来越小。社工与海燕算是同龄人,坐在一起,各自畅谈自己的年轻岁月和曾经的荒唐事,一起笑、一起哭,分享彼此的故事。慢慢地,倔强的海燕,从刚开始不信任的目光,到后来自己跑到社工办公室找社工聊家常的转变,足以见得海燕对社工专业关系的肯定和信任。到了社区康复的中期,海燕已经与社工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心底里开始接受社工对她的帮助。她觉得这个社工真心帮助她戒毒,虽然刚开始的社区康复协议仅仅是做几次尿检和走访,但让她感到自己被重视,一定要完成三年康复协议,一定能戒断毒瘾。社工还时常告诉海燕家人之间哪有隔夜仇,虽然家人有时候说过狠话,那是因为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每个父母都希望儿女好。
多次走访后,海燕的母亲也开始认识社工,愿意跟社工倾诉,也肯听社工说话。社工从家庭入手,强调亲人的支持和鼓励,加之海燕自己的决心、信心和社工的引导和督促,三方配合开展亲情联合帮教,才是帮助海燕巩固思想立场,坚定戒毒信念的关键一步。其实海燕的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够重新开始新生活,虽然他们被一次次打击,但心里还是对孩子从未放弃,因此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也非常愿意配合。社工一直希望能帮她修复家庭关系,在社工的多次劝说下,海燕终于去父亲那边探望父亲,她终于也发现虽然父亲再建家庭,但对她依然关心,没有她想象中把她扫地出门的场景出现,她很开心,觉得有家人的感觉真好。海燕的父亲后来还真的找人帮忙为女儿找到了一份工作,让她最起码能够自食其力,过上平稳的日子。
海燕现在在村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有了保障,家庭有了期盼,她也已经成功戒断多年。她说:曾经的海燕,人如其名,像一只翱翔在天际的海燕,看不到家中老幼仍然需要她的照顾、看不到天、看不到地,只看到自己的不如意和心灰意冷,甚至有点自暴自弃。直到一天,社工闯入她的世界,对她说:“放下过往、海阔天空”。
当前,由于吸毒人群的年龄结构、家属情况各不相同,海燕这个个案让社工对从事禁毒社工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和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与服务对象建立牢固的专业关系。没有牢固的专业关系,与服务对象的访谈工作只能流于表面。没有牢固的专业关系,为服务对象制定的服务计划仅是一纸空文。没有牢固的专业关系,社工的工作成效是体现不出来的。所以社工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前期访谈都应该把建立专业关系放在首位。多年的个案工作经历也都证明:服务方案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关系建立的程度。
情感教育至关重要。社工对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在情感上的支持都很重要,能拉近社工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帮助家人一起引导、肯定服务对象的努力,给他信心,保证他一步步向前走,在心理上支持他,促使了他的自我成长。
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后续照管、巩固戒毒成效的关键。服务对象在社会上有人管、有人帮是降低复吸率、巩固戒毒成效的关键。
青浦工作站重固社工点 王玲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