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摆渡人?”这是小说《摆渡人》中的一句话,也是对人生的一个思考。小说里的主人公迪伦,单亲家庭,15岁的她生活就一片狼藉: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于是,她乘上火车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却因为事故不幸地成了唯一的遇难者。她成了荒原里一个孤独的灵魂。这时,谁能来摆渡迪伦的灵魂,将她带离荒原?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会遇到无数麻烦,都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希望有贵人提携。但是,直到越过山丘,发现无人等候的那一刻,才彻底明白:最后能摆渡迪伦的,只有她自己,最终能让我们过好人生的,也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真正成熟,就是悄无声息地做自己的摆渡人。
小军是一名高校的大学生,热情开朗,成绩优异,家庭幸福美满,从小就被保护的很好,不知社会的险恶。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让小军在无意中接触到了毒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本应在最好年华里努力奋斗的青年,却沦为终日吸毒的“行尸走肉”。父母劝说无果后,逐渐对其心灰意冷,亲情的丧失、前途的迷茫以及吸食毒品之后强大的空虚感再次席卷小军,他越发沉迷毒品,将自己的人生抛之脑后。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正当小军在酒吧里吸的上头之际,警察来了,带走了小军等人,经认定为吸毒成瘾,后进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始了戒毒生涯。
社工得知小军的事以后,马上通过小军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民警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小军的父母并表明自己的来意:是来帮助小军的,想了解小军的经历,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其解除毒瘾,协助他更快融入社会。
小军的父母表示很无奈也很心寒,儿子从小就是个大人眼里的乖孩子,成绩优异,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友善,从来没有做过调皮捣蛋的事。父母也很注意小军的成长环境,都是给他选择了学习氛围最好的学校,平时也很重视他的情绪变化,尽可能地给予他最多的陪伴,或许就是把他保护的太好了,有什么事都替他挡在前面。小军上大学以后,回来的次数就少了,父母就想着孩子大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要有自己的社交圈。一直以为小军性格开朗一定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是忽略了小军的单纯,一直以来小军看的都是美好的社会面,从来没有涉及到阴暗面,他不知道外面别有用心的人那么多,不知道坏人的手段有多狠。随着小军回家次数的减少,要钱频率的增加,其父母就觉得不对劲了,于是冲到了小军的宿舍,看到他的时候父母都不敢认,他好瘦好憔悴,浑身无力,没精打采的样子。在不断的逼问下,小军说出来吸毒的事情。父母听到后痛心疾首,也怪自己没看好孩子,马上劝说小军不要继续了,先休学回家休息,养好身体再上学。一开始,小军在家蛮乖的,可惜大家都低估了毒品的魔力,没过两天小军就难受得很,做父母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只好把小军反锁在房间里。没想到,小军还是没能克服心瘾,翻窗逃出去了,去找他的那些狐朋狗友,这一走,父母的心也彻底寒了,也不去找他了。社工表示,小军还是可以回头的,家人是其很重要的支持后盾,不要放弃他,要相信他是可以戒毒成功的。小军的父母也表示总归是希望儿子越来越好,等他出来了,一定一起努力。
社工在了解小军的成长背景和吸毒经历后,给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小军写信,在信中,社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鼓励小军在所内积极配合民警,早日达到戒毒成效。并且向他传达了他父母对他的思念和爱。一开始小军不回信,在社工的坚持之下,小军在出所前给社工回信了,在信中,小军表达了自己的悔意,对父母的内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社工马上回信,肯定了小军的戒毒决心,表示出所以后的路社工会陪同一起走,勇敢面对困难,克服阻碍,需要我们拿出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踏平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阻碍。
小军出所后,积极主动地配合社工的帮教工作,按时做唾检,在社区康复期间无违法乱纪的行为,慢慢重拾起对生活的希望。在此期间,社工一直积极引导和鼓励服务对象重新开始融入社会,断绝和之前狐朋狗友的联系,开启新的朋友圈。趁现在还年轻,多学点本领,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定的基础。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旁人做得再多,如果自己不想改变也无济于事。
小军表示很感谢遇到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父母,一直鼓励肯定自己的社工老师,这对于自己的戒毒之路非常重要。生活中阻碍自己前进的人或事非常多,但是,我不能选择停滞不前,只能勇敢地去面对,扫平所有的阻碍。就像社工老师说的那样,眼睛睁开又是新的一天,哪怕昨天过得多么地不尽人意,但是新的一天,我们依然要向前,努力适应着。终点不一定会完满如意,但是勇敢踏步向前,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最终抵达。
经过三年的社区康复,小军克服了心瘾,选择了读成人大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害怕面对不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就假装看不见事实,无尽地自欺欺人,想以此来拖延时间。但当我们接受现实的不美好,内心坦然自若,勇敢接受,释放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去面对,万物皆可平。
青浦工作站盈浦社工点 周涵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