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滥用合成类毒品的情况逐渐增多,其中青少年的服务对象也在增加。这类服务对象往往敏感、急躁、抗压能力差,易逃避现实。如何引导和挽救他们,使其不再受毒品侵蚀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服务对象小p,男,1991年出生。其在年幼时,父母离异,自小便与父亲相依为命。小P生活也比较拮据,经济上一直靠低保补助度日,大学毕业之后因个人性取向不同,交了男朋友。在前男友的诱惑之下,对冰毒一无所知的小P,尝试了第一口毒。吸食冰毒的快感和对男友的“忠诚”让小P对父亲隐瞒了吸毒的事实,同时在一次体检中又发现了自己HIV呈阳性,巨大的打击使其更沉沦于吸食冰毒来忘却烦恼,希望从中找到某种精神的寄托。而毒品无疑给小P形成了一种依赖性,最终自暴自弃,越陷越深,于2017年一次警察道路临检中被查处。
社工接案后与小P签订社区戒毒协议并走访外围了解情况之后,发现其为人孤僻,很难进行沟通。小P自身就会对自己现在这种“标签化”身份进行认同,觉得自己肯定难以被主流社会所接纳,且认为形式化的帮助其也不需要。社工并没有为此放弃,多次联系小P告知服务理念之后,他心中虽有顾忌和疑虑,但也开始和社工有了互动,社工借此和其聊工作,聊生活,聊电竞游戏,并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和鼓励,使其心中的坚冰开始融化。小P放下了心中的防备,慢慢接受了社工的帮教服务,建立了专业关系,将自己吸毒之后如何染病的事实告知了社工。社工对小P性取向的选择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接纳,但是对于吸毒这件事,社工认为其目前年纪尚轻,且对合成毒品危害性认识不够深刻,需及时增加毒品危害性知识,来改变之前认为偶吸冰毒不成瘾的错误认知。在改善了认知情况之后,社工让小P积极参与到毒品宣传教育中来,巩固其对毒品危害性的领悟。社区戒毒的第一年复吸率极高,社工在慢慢改变小P错误认知的同时,开始加强他的防复吸训练,通过几个月来模拟情景对话的演练,增强拒毒能力,防止其受毒友诱惑之后偶吸行为的发生。
针对小P特殊的身体状况,社工叮嘱其按时去定点医院服药,安排其每年来参加健康体检,现在小P艾滋病病毒数在可控范围之内。鉴于小P社区环境和社会交往层面相对复杂的情况,社工有针对性地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其自己意识到诱惑其吸毒的前男友的真实目的,使其逐渐远离之前的毒友。
在社会各方的关心、家人的支持以及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小P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并正常工作。目前,小P的社区戒毒已经到了第三年,康复情况良好,生活也已逐步迈向正轨。
回首近三年服务过程的点滴,社工笃定信念,缓缓的携服务对象前行,过程也许漫长,但结局一定不会差。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不光是因为看到希望才会坚持,更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黄浦工作站外滩社工点 林之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