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这场“抗疫”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我们禁毒社工在2月3日一上班就马不停蹄地给服务对象打电话、发微信。他们的平安成了我们的牵挂。在此期间,发生了一幕幕或让人泪目或让人会心一笑的故事。
一、最牵挂你的人
服务对象张姐早年离异时女儿还很小,曾经也在事业上风风光光过的她,工作一忙,便忽视了女儿的成长感受。后来张姐误入毒窟,更加让她觉得已经无法挽回母女亲情。社工在三年前,接她出所的那天起,得知了她的心结后,一直鼓励她主动与女儿联系,哪怕是几句问候,哪怕是发个照片。这点点滴滴的联系,一定会捂热女儿的心。2020年的一月,是张姐出所的第四年。母女间的联系还停留在微信,这不免让她开始心灰意冷。社工得知后,劝慰他说:“你女儿的冰结了十几年了,你的火力还不够啊。再加加油!”没想到这话燃起了张姐的“斗志”。她每天对女儿嘘寒问暖,还主动提出在网上给女儿下单定菜,还要把自己仅有的几个口罩寄给女儿。在2月10日,社工接到了张姐的电话,她女儿开车来接她过去一起住了。她颤抖的声音,让社工感觉到一种希望——没有跨不过的坎。
无独有偶,服务对象李姐和张姐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有着同样的心结。社工用同样的方式激励她主动联系儿子。“战疫”期间,她主动提出要去儿子家照顾小孙女。没想到,儿子爽快地答应了。当李姐发给社工看她可爱的小孙女照片时,社工感受到了一种血脉相连的亲情,它是割舍不了的。
无论你在何方,无论你做过什么,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个牵挂的人。而这个人可能就是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你的爱人,请珍惜!
二、最真诚待你的人
“战疫”期间,我们禁毒社工对所有社会面的服务对象进行电话访问,了解他们的近况,给予他们关注。服务对象小明是我接手的第一个90后服务对象。十年前的他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小霸王”。父母的管教,一句不听,还时常对着干,把家里闹得天翻地覆。社工接案后,成为了他们亲子关系中的润滑剂。社工看着小明一路的成长,他现在已经是一名有担当的企业管理人员。当社工问他近况时 ,他说自己很好。然后反问社工,口罩够不够用,需不需要加班,接触陌生人时要注意防护等等。他的每一个字都让社工感觉温暖。社工的真诚相待,换来了他的“感恩之心”。
服务对象小马每天关注着湖北疫情,时不时地跟社工分享他的看法。一天,小马按奈不住心中的恐惧,给社工打电话。他很着急,也很担心,因为他的工友一大半都是湖北人。最近有几个联系不上。社工劝慰他不要胡思乱想,找人事部的同事问问情况。这个时候的小马是让社工感动的,他对工友的那份真诚,一定会得到他们的赤诚相待。
三、最默默无闻的人
社工给服务对象小雪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非常吵杂:“慢一点,慢一点。一个个进,哎,来测一下体温。”细问之下才知道,小雪年前住到了乡下,她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协助村里登记返沪人员信息,已经连续干了三天。
服务对象小斌,他在电话里告诉社工,他在年初二就开始做志愿者。帮小区里的独居老人送生活物资。还说自己一口气扛两袋大米、拎一桶油,一口气跑六楼。社工从他们俩的志愿服务中都听出了一种“助人”的快乐。
受助者或许并不知道助人者是谁,但他们一定心存感激。向这群默默无闻的“英雄”致敬。
疫情下,人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治愈疾病的是爱和药;治愈恐惧的是坚强和关心;而治愈社工的是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成长。
等春来
疫来袭,人皆惊,
神州大地齐悲鸣。
一声令,众志成,
壮士负重逆向行。
望窗外,似平静,
守城人整装迎难上。
红旗扬,国歌唱,
中国人铁骨化阴霾。
寒冬去,花尽开,
大地复苏春满园。
嘉定工作站工业区社工点 屠佳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