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对象茵茵,生于八零年代一个小康家庭,父母很早就离异了,茵茵长久以来在离异家庭中成长,母亲离婚后在某大街开了一个小店铺来维持生活。茵茵结婚后因为性格加上各个方面的因素导致最后离异,现已有新的男朋友,目前与男朋友、父亲住在一起。从小父母溺爱造就了茵茵放肆任性的性格,2017年茵茵结识了不良朋辈,经常与她们一起出去玩耍,后来更多的去处便是ktv等娱乐场所,导致最后走上了不归之路,沾染上了毒品。
茵茵出所后社区民警第一时间联系社工,社工与茵茵了解基本情况,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在此期间,社工通过与其签订社区戒毒协议、面谈、家访以及走访社区等建立了专业的服务关系。茵茵自然而然将自己的困惑向社工倾诉,寻求支持。通过茵茵的成长经历发现,茵茵由于性格问题加上父母离异,造就自己与父亲之间缺乏沟通,会造成一定的家庭矛盾,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需要制定系统的计划,多方面介入(家庭、社会),帮助茵茵改变认知。
从茵茵走访家庭的情况看来,母亲是很愿意帮助增进茵茵与其父亲之间的关系,并表示茵茵和自己沟通也很少,平时更多的也是电话联系,这样也就造成了母亲很难帮助到茵茵。社工经常家访茵茵的父母,引导他们平时多关心茵茵,让茵茵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希望通过积极互动提升家庭关系。在社工与茵茵以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社工改变了茵茵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茵茵从一开始的很少回家变成了如今的经常回家看望母亲,每次回家也会买一些母亲爱吃的东西,母亲看到茵茵的改变,内心很是欣慰。在引导沟通中,社工同时鼓励父母在家庭帮教中能够经常用平等、温暖、关切的语气与茵茵沟通,用正能量的鼓励去替代负能量的指责,用积极的交流去替代冷眼相对。
社工与茵茵讨论家庭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茵茵慢慢的也感觉到了家庭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告诉社工自己也很想与父母很好的沟通,但是自己很怕父亲对自己不理解,自从沾染毒品,父亲就对茵茵不再关心,觉得茵茵是不会回头了,父亲对茵茵的否定,让茵茵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社工通过引导,协助茵茵主动关心父亲,协助茵茵与父亲友好沟通,改善父亲对茵茵的认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改善家庭关系。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社工从个人、家庭、社会出发,一方面社工与家庭成员积极沟通,促进他们对戒毒工作的支持,提高茵茵的戒毒动力,对戒断毒品有新的认识;另一方面,社工协助茵茵学习防复吸技巧,让茵茵能够彻底的戒断毒瘾,走上更好的道路。最后整合社区资源,通过禁毒志愿者、村居等帮助,为茵茵提供经济补助、就业平台、健康知识,使茵茵稳定生活,成功就业,巩固戒毒康复成果。
茵茵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了自己的戒毒信心,并且提高了防复吸能力,从而认识了自我,迎着希望,努力向前奔跑。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相信茵茵能够拥抱太阳,拥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