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子健老师的相遇,宛如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悄然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那是在社工指导中心的一间明亮教室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他——陈子健老师,当时他正站在讲台上,气质儒雅,眼神中透着对篆刻艺术的无限热爱与专注,而我,未曾想到此后他将成为我生命中亦师亦友的重要存在。

初次接触篆刻,我满心好奇却又手足无措。陈老师仿佛看穿了我的迷茫,他微笑着走过来,轻轻拿起刻刀,开始耐心地为我讲解篆刻的基本技巧。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魔力,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篆刻知识,如“冲刀法”“切刀法”等,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笨拙地拿起刻刀,尝试着在印石上刻下第一道痕迹。那歪歪扭扭的线条,让我有些沮丧,但陈老师却给予了我充分的鼓励,他说:“每一个篆刻大师都是从这一步开始的,不要害怕失败,坚持下去就会有进步。”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发感受到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更加钦佩陈老师的渊博学识与精湛技艺。他不仅对各种篆刻流派如数家珍,能详细地讲述浙派的丁敬、黄易,皖派的邓石如、吴让之等大家的风格特点与艺术成就,还能在书法、绘画、历史等多个领域旁征博引,为我们讲解篆刻艺术与其他文化形式之间的千丝万缕联系。在他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们对话,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独特魅力。

在与陈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之间的情谊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课堂上,他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严格要求,从笔画的粗细、力度的把握到整体布局的协调,他都会仔细地指出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而在课余时间,他则更像一位亲切的朋友,与我们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趣事。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新场古镇户外篆刻采风活动,在古朴典雅的青砖绿瓦之间,陈老师像个孩子般兴奋地奔跑着,寻找着适合篆刻的石头。找到一块心仪的石头后,他迫不及待地坐在草地上,开始现场创作。阳光洒在他专注的脸上,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对篆刻艺术纯粹的热爱与执着。在休息时,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着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追求。他讲述自己当时学习篆刻的艰辛历程,那些为了鼓励我们重拾信心而不懈努力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明白了改变自己需要付出的汗水与坚持。
陈老师对我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篆刻技艺的提升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传递上。他常说:“篆刻如人生,每一刀都需要用心去刻,每一个选择都要慎重对待。”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我常常会想起他的这句话,从而鼓起勇气,坚定地去克服困难。他那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再迷茫。
如今,每当我拿起刻刀,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陈老师的身影和他那耐心指导的话语。与陈子健老师亦师亦友的这段难忘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会带着他的教诲与期望,继续在篆刻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延续着我们之间这份深厚而独特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