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人员唐某刚出所一年不到的时间,她离异,有一个念初中的儿子,且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唐某的家庭条件较差,因为身体的因素,虽然有就业意愿,但就业艰难,内心有比较强烈的自卑感,怕出丑、怕失败、怕与人交流,只敢和比自己差的人在一起。
在和唐某的接触中,我感受到她有想要改变的意愿,但因为长期以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制约了她前行和改变的步伐。那么,作为她的帮教社工,我可以为她做一些什么呢?我希望通过改变她的认知模式,帮助她客观的看待自己,学会有效的管理情绪的方式,扬帆起航,开始崭新的人生。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它指我们的“自我”就好像是一座冰山,我们的行为只是冰山上露出的一角,而真正促使我们行为的原因隐藏在冰山的底层,这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7个层次。
唐某怕失败、怕出丑、怕社交、怕就业,这是她的外显行为,外显行为的背后是她经常感受到恐惧、害怕的情绪状态,这个时候她会想:别人看到我失败,会嘲笑我,看不起我,攻击我,优秀的人会离开我,于是她就会避免竞争,躲避社交,回避和优秀的人接触,于是渐渐的变得越来越颓废。而当唐某出现这些害怕的感受时,她的应对姿态往往又是自责的、抗拒的、害怕的、焦虑的,这称之为感受的感受。
为什么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要谈感受的感受?我举个例子,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惧的情绪,但不同的人出现相同的情绪,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比如,当一个比较自信的人感受到害怕,他更多的会去选择看见,接纳和安抚自己害怕的情绪,允许这些情绪的出现,给自己合适的时间来应对,并为自己打气鼓劲,那么原本害怕的情绪如果是10分,就会降低到7分,甚至更低。这有利于害怕情绪的尽早离开。然而,一个自卑的人,他太熟悉这些害怕情绪带来的挫败感,这让他整个人很丧很颓废,要持续很久时间,于是他一旦出现这样的情绪,他就习惯性的选择了抗拒、回避、压抑、自责的方式来应对,导致原本害怕的情绪是10分,一下子给累加到15分,甚至更高,害怕的情绪就被自己固化在身体里,很难消散。而唐某就是后者。
唐某之所以选择用指责、抗拒、压抑、回避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害怕的情绪,是源于她对自我的不接纳和不认可,越是不爱和否定自己,就越是对自己有高期待,因为如果我是看不起和讨厌自己的,而我对自我又没有期待,生命力就会逐渐失去,会觉得活的没有意思,所以自卑的人实际上对自己的期待是很高的,这种高是基于她本身的现状和期待之间的差距。越对自己有高期待,就越是无法达到目标,也就越容易陷入到失败、恐惧、自责、失望、否定自己这种恶性循环中去。
其实,唐某的长相较好,看起来很年轻,性格也温和善良,未吸毒之前一直有着固定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也希望努力的经营好婚姻,养育好儿子,但吸毒后,这些曾经拥有的一切都被打碎了,她和丈夫的婚姻出现了危机,直到土崩瓦解,在被强制隔离戒毒的2年期间,都没能好好的照顾年幼的儿子,每次想到这些,她痛心疾首,再加上2年前又被查出是艾滋病携带者,更让自己的人身走向了最低谷。所以,唐某要发生真正的改变,核心的问题是去处理隐藏在冰山最底层的“自我”这个命题。
如果,尝试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经历,看待别人对唐某的评价,重新审视自己的好与不好,愿意允许自己犯错,包容自己的缺点,对自己多一些善待和悦纳,同时放下一些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期待,自己的人生脚本就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至少会变得轻松洒脱一些,毕竟“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我教会唐某更深刻地进行自我剖析,了解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和渴望,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也许一切都会慢慢变得不同。
唐某的前夫虽然与她离婚,但一直对她旧情不忘,目前,也有想要和她重修旧好的意愿,而她自己也为之心动。如果婚姻中的两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之前在婚姻中的不足之处,用更包容的态度对待对方,并且对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做出改善,婚姻就有机会死灰复燃。如今,正是一个彼此成长和改变的契机,而良好的婚姻状态无疑是促使她坚持戒断毒瘾的有效家庭支持系统之一。唐某的声音比较甜美,清脆,在我鼓励她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后,她开始想尝试从事做配音有声书的兼职工作,我建议她先沉下心来,利用空余的时间先学习,多学多练,找准机会,就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目前,唐某已经开始报名参加有声书配音类的课程学习,对自我的认可程度渐渐增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当妈妈变得生机勃勃,热情洋溢,变得有自信,有憧憬、乐观、积极、坚强,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习得妈妈的这些好的品质,自然也会成为好像妈妈一样的人,这是我和唐某约定的长远目标,希望她的儿子将来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阳光的、有责任心的、坚强的、有力量的男性。
唐某感谢在她的生命中遇到了我的参与,我也感谢唐某对我的全然信任,让我陪伴她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见证了她美好的成长。当然,知易行难,在陪伴唐某成长的过程中,也许还会有很多的反复,但没关系,我和她一起,会共同面对,有困难,克服就好,没什么了不起。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自卑的地方,这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花一生的时间去修行的部分。
黄浦工作站豫园社工点 朱妍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