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工作站“合成毒品成瘾者社区戒毒康复干预方法研究”小组以“戒毒康复”作为目标导向,以“理情疗法”作为理论指引,以“实践运用”作为活动宗旨,于2021年1月6日启动,4月21日落下帷幕。活动历时4月之久,本着专注1个理论,通过6次活动助力成长,帮助10名戒毒康复学员学会觉察不良情绪反应,辩驳非理性的信念,重构正确的人生观念。
通过小组互动,经过专家指导、社工引领,组员们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在小组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宝贵的四个月里留下无数精彩的活动瞬间。
这里,我们记录下了戒毒康复人员在小组活动中成长的点点滴滴······
第一首诗:遇见
在这里,10位来自金山区不同街镇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齐聚一堂。虽然彼此不曾相似,但大家抱着一样的心声,一样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向往。
在社工的引导下,组员通过趣味热身游戏,消除陌生,催化互动;一起讨论小组目标,制定规范,签订契约书;学习戒毒防毒的要点,认识合成毒品的危害,分享彼此的戒毒经历和经验。



第二首诗:初逢
这是组员们与“理性情绪疗法”的一次初逢,社工向组员们介绍了该理论的核心内容。由于过去的染毒经历,组员们往往存在自我贬低的认知误区,而活动的目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帮助组员改变不良认知,建立理性信念,培养健康情绪,让组员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
此节活动,组员学习理论知识,宣泄负性情绪,认识了非理性信念与情绪之间的互维关系。


第三首诗:交集
在此次活动中,社工将引导我们的组员勇敢地直面一个“对手”,也就是他们各自心中的非理性信念。活动中,组员通过填写“真人真事工作纸”任务表格找寻这位“对手”。大家先从困扰已久的负面情绪着手,用心捕捉当时情境中的事件细节与内心感受,区分“理性”和“非理性”信念之间的特征,并通过想象模拟的再现形式学会理性自我对话技巧。

第四首诗:碰撞
人内心的非理性信念是造成情绪困扰的根源所在,但我们的组员可以通过学习到的辩驳方式进行辨别、反思、练习以加以改善。在此次活动中,社工先引导组员填写“要求评价表”以探寻和评估各自身上的非理性信念程度,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再让组员采取两两分组的情景模拟,用“去灾难化”的方式辩驳;并运用苏格拉底式辩论,使组员对“非理性信念”再次展开猛烈攻势,一步一步,采取多种形式驳斥各自的非理性信念,为建立理性信念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首诗:融合
在第五节小组开始,暖身游戏“优点轰炸”激发了在座组员的自信力量,大家彼此欣赏,相互肯定。通过情境模拟练习,让组员将非理性信念的辩驳代入到日常使自己困扰的场景里,直面内心的消极情绪,勇敢走出第一步。在“我的五样”活动中,组员们纷纷表示这个环节令他们印象深刻,他们不曾想过当舍去生命中珍惜的事物时将是那么艰难,这个过程让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身边的人和物,懂得什么才是自己最珍惜的。



第六首诗:别离
在最后一节活动中,组员们通过PPT演示的形式回顾了小组活动走过的点点滴滴。在分享环节,组员们交流了各自参与小组的收获与成长。
组员小萍说:“这个小组给了我自信和力量,以前我比较自卑,觉得周围邻居都不喜欢我,但当我勇敢自然地与他们交流,才发现身边的人其实都很善良,他们也愿意帮助我。”
组员小胡说:“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相信今后的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好。”
组员小马说:“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一直举办,我会一直参加下去。”
在活动的最后,组员们拿起笔写下对未来的美好寄愿,彼此互送祝福,合影留念,在一片祥和安宁的气氛中,我们的小组活动渐渐落下了帷幕。


通过历时4个月的6节小组活动,我们感受到了组员的成长与改变,他们对情绪驾驭的能力日益成熟,戒毒康复的信念愈发坚定,而且组员之间也形成了信任和尊重的亲密关系,彼此之间不仅收获了友谊,也加强了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
让我们衷心祝福他们,在未来的路上收获更多幸福。

金山工作站金山卫社工点 汪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