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
“我叫豆豆,我的丈夫是徐XX,前几天晚上我们在看电视,突然之间跳闸了,他穿着睡衣出去推个闸就再也没进房门,直到有警察打电话来告知我,他因为吸食毒品被拘留了,之后会被强制隔离戒毒2年,我的天都要塌了,我现在刚刚才怀孕两个月,我接下来的日子应该怎么办?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来求助你们。
社工在和豆豆的交谈中,了解到豆豆家境优越,年轻貌美,比徐某足足小了八岁,两个人从相识、相恋到现在,豆豆背负了太多的“东西”。父母的责怪,婆婆的冷落,亲友的不理解,都没有丝毫动摇她对这段感情的信心,唯独这一次,她真的迷茫了……“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丈夫会和毒品扯上关系,他为什么要去吸毒呢?难道现在的我们过的不幸福吗?难道他忘了我们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了吗?”听着豆豆那气愤又略显伤感的发问,看着她那哭红的双眼,作为女性、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名禁毒社工,我感同身受。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对于一个刚怀孕不久,每天都在忍受妊娠反应带来痛苦,还要面对父母责备的孕妇来说,真的是太难了。但当社工问豆豆下一步有何打算的时候,豆豆的回答让社工颇感惊讶,简简单单四个字“等他出来”。
在随后社工和民警在走访了解徐某此次吸毒的原因时,了解到豆豆丈夫为人还是比较老实,此次吸毒也是前几天和老同学一起聚会时候,在缺乏对新型毒品了解和认知的情况下,被人诱吸的。社工及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豆豆和她的婆婆,通过社工、民警和居委干部的共同协调,婆媳间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婆婆也对豆豆坚持等丈夫回来一起守护这个小家的行为所感动,主动愿意帮助豆豆一同抚养孩子。如今宝宝已经一岁多了,再过几个月小徐即将出所,豆豆表示即时会抱着孩子一起去接小徐出所,因为第一时刻的团聚对他们很重要。
豆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抱着宝宝一起去探视,想给宝宝内心提前建立一个爸爸的形象,也为了给丈夫留下孩子成长中的记忆,每每短暂的团聚,夫妻都以抹泪告别。豆豆告诉社工,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经历对丈夫打击很大,小徐也清楚的知道这次的吸毒行为给自己和家人所带来的巨大伤害,他想弥补,想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回来以后,他要彻底断绝这些“朋友”的来往,准备重新办一张新的手机卡,尽快找一份工作,并有置换房屋的打算。社工建议豆豆有空可以和小徐来参加一些同伴教育或者家庭后续照管类型的小组活动,既能让小徐了解各类毒品的预防和防止复吸的技巧,也可以使自己在处理家庭关系和照顾小徐的方面学习到一些宝贵经验。
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康复之路,离不开亲情的支撑与陪伴。建立在道德伦理和血缘之上的亲情存在着一种感化的力量,完整的家庭支持体系有助于他们更好的保持操守、回归社会。
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动力,因为有期盼;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考验,因为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和磨难;更多时候是一种煎熬!因为你都不知道哪里才是尽头,什么时候才会结束!但为了那个人,我愿意一直等下去。
